一旁高媛媛道:“上官將軍,你且按公子吩咐去做,公子定然不會害你!”
賤女人!
上官飛雲空中噙著這仨字,卻不敢吐出口來,隻得心中哀歎,女人變心,真的比男人翻臉還要容易還要快。
不過,醋意並未使得上官飛雲失去理智,他隨即想到,如若吳馳有心害他,那麼隻需將他交於齊王,同時通報吳王便是,那麼,這誅滅九族之罪,便是他上官飛雲再多長三顆腦袋也難以逃脫的結局。
不明白吳馳的用意,隻能明自己沒有吳馳那麼智慧。
“既入馳門,末將必然聽從公子調遣,隻是末將愚鈍,不明公子用意,不知公子能否指點迷津。”
世上沒有無緣故的原諒,更沒有無緣故的接納。
吳馳之所以能原諒並接納上官飛雲,高媛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男人嘛,在自己喜歡的女人的麵前,多少總是會有些虛榮心。
但,高媛媛所起到的作用絕非是決定性的。
單是因為虛榮心作祟,吳馳或許會放過上官飛雲,甚或裝作沒見過他並且食言與對柴榮的承諾,但絕非不會甘冒風險而將他收至自己門下。
之所以如此,關鍵點還是在於吳馳看中了上官飛雲在戰場上的作用。
郭威對下是如何理解,吳馳並無太大把握,但對義兄柴榮,卻是頗為了解。一年活兩年,最多三年,隻要大周恢複了元氣,那麼柴榮勢必要征戰四方一統下,屆時,這上官飛雲絕對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然而,這員猛將對大唐對齊王又是那麼的愚忠,若是不能徹底打碎他內心中這道坎的話,即便促成了他歸順大周列入柴榮麾下,那麼他也無法在對陣大唐的時候能放下包袱勇猛作戰。
讓上官飛雲去一趟南閩前線,找個機會對著吳王李弘冀射上幾箭,其目的就是佐證一下吳王出征前那晚的預判,從而在吳齊兩王的爭鬥中再攪合一把。隻有把局麵搞得更亂,那上官飛雲對馳門的依賴才會增強,對大唐的愚忠才會消減薄弱。
“齊王堅持舉薦吳王領兵征討南閩,單從紙麵上分析,以南閩國實力,實難抵抗得了大唐雄兵,故而,對吳王來,這是一次為大唐立功的機會。可是,反過來想,齊王會那麼傻嗎?會主動將這份功勞強加在吳王頭上麼?顯然不能啊!”
如今吳馳扯謊的水平真的是當世無二,開口時尚未想好,但著著,靈感便來了。
“齊王曾過,此次對南閩用兵,你上官飛雲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什麼意思?那就是認定了你已叛逃到了南閩國。於是,吳王判斷,你上官飛雲很有可能受齊王之令,潛伏於南閩軍中,與兩軍混戰之時,趁機以你絕技偷襲吳王,從而為齊王清除掉繼承皇位的最大對手。如若成功,待齊王登基之後,自然會為你平反,至少也可以給你一個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