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潤滑液是在金屬切削加工時澆向刀具,起冷卻和潤滑作用的液體,又稱切削液。這些切削液十分重要,沒有適當的切削液,許多切削加工是不能高效地進行的。切削液有以下幾個用途:(1)防止刀具、工件和機床的溫度過高;(2)延長刀具壽命;(3)改善已加工表麵粗糙度;(4)幫助從切削區清除碎屑。

7.1切削潤滑液的作用

7.1.1潤滑作用

切削潤滑液的潤滑作用是指其減少前刀麵與切屑、後刀麵與加工部件表麵之間的摩擦能力。當切削加時,切削潤滑液滲入切屑與前刀麵、工件與後刀麵接觸麵之間,形成吸附性潤滑膜,減少摩擦阻力,降低切削熱,起到潤滑作用。

7.1.2冷卻作用

金屬切削加工時,在切削區產生大量的切削熱,它不僅容易使刀具磨損,而且還影響加工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麵質量,因此要求降低切削溫度。

用切削潤滑液可以從兩個方麵降低切削溫度:一是減少摩擦、減少切削熱的產生,這在潤滑作用中已經,二提到是將已產生的切削熱,從切削區迅速帶走。冷卻作用就是指能迅速將切削熱帶走的能力。

7.1.3洗滌作用

在金屬切削加工過程中,常有細小的切屑、金屬粉末及砂輪砂粒的粉末產生,為了防止這些細小的切屑及粉末相互粘結,粘附在工件、刀具及機床上,影響加工部件的表麵質量、刀具耐用度和機床的精度,要求切削潤滑液有良好的洗滌作用。

7.1.4防蝕作用,

為了使工件、刀具、機床不受周圍介質的腐蝕,特別是工作過程中和機床周期性停車時,應該不使機床和工件生鏽,要求切削潤滑液有良好的防蝕作用。它的本質是在金屬表麵上生成膠體狀的吸附性薄膜或氧化膜,來保護金屬表麵,使它不受腐蝕。

7.2切削潤滑液的分類及組成

金屬切削加工中常用的冷卻潤滑液可分為兩大類:水基切削液和純切削油。水基切削液又可分為水溶液和乳化液兩類。

7.3切削潤滑液中的添加劑

水基切削液無論是水溶液,還是乳化液都是以水為基礎液,添加一定量的電解質、表麵活性物質、礦物油、乳化劑、防鏽劑、穩定劑、防黴劑、抗泡沫劑等添加劑而組成的;純切削油是以礦物油為基礎油,加入油性、極壓添加劑和防鏽劑等組成的。它們的性能與所加添加劑的性能有密切關係。因此,要想合理地選用冷卻潤滑液,就必須對各種添加劑有較係統的了解。

添加劑是為了改善冷卻潤滑液的性能,所加入的各種化學物質的統稱。

7.4切削潤滑液的配製

7.4.1水溶液類切削液的配製

(1)碳酸鈉水溶液的配製

製造工藝:

將1/3-1/2的水置於攪拌槽中,加熱至30-40攝氏度,在60-120r/min的速度攪拌下加入碳酸鈉,待碳酸鈉溶解後再將亞硝酸鈉和餘量水加入,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2)磷酸三鈉水溶液的配製

製造工藝:與碳酸鈉水溶液的製造方法相同。

(1)磧化蓖麻油的配製

①蓖麻油的磺化

將比重1.8的硫酸緩慢加入攪拌下的蓖麻油中,保持30-40C下進行磺化反應,繼續攪拌4小時,當蓖麻油由黃色變為綠色時即表明磺化完全。靜置兩天後,用水或硫酸鈉洗滌3次,待用氨水或堿液檢查合格後即可使用(取樣滴加氨水或堿液為透明溶液即為合格)。

②乳化油膏的配製

製造工藝:

將堿液緩慢加入不斷攪拌下的磺化蓖麻油中,中和殘餘硫酸,皂化至酚酞變紅,然後加入礦物油、水及少量工業酒精,繼續攪拌20-30分鍾即成油膏。油膏需檢查穩定性與腐蝕性,合格後方可使用。

③乳化油膏的溶解

製造工藝:

將乳化油膏加入少量熱水中,攪拌至稀稠狀,然後倒入剩餘水中,並攪拌至全部溶解,然後分別將碳酸鈉、亞硝酸鈉加入一起攪拌,使其溶解,溶解完畢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