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莫言小說語言中的比喻(2)(3 / 3)

10、包孕喻

包孕喻是指一個大的比喻裏麵包含了若幹個小的比喻,即小比喻的本體的是大比喻的本體的一部分,小比喻的喻體是大比喻的喻體的一部分。如:

(37)如果一場巨大的台風是一台戲劇,那麼,如田埂般平滑的浪頭在海上奔湧追逐就是序幕;第一個風浪衝擊波是不同凡響的初潮;令人心靈壓抑張皇失措的“台風眼”是驚心動魄的過渡;而“台風眼”之後的風暴就是真正的高潮!

(《島上的風》)

(38)沒有一點點風,葵花地裏沉悶得像個蒸籠,我酷似蒸籠裏的一隻肉味鮮美的鴨子。(《棄嬰》)

例(37)大比喻是“如果一場巨大的台風是一台戲劇”,後麵接四個小比喻。四個小比喻的本體“如田埂般平滑的浪頭在海上奔湧追逐”“第一個風浪衝擊波”“令人心靈壓抑張皇失措的‘台風眼’”“台風眼’之後的風暴”是大比喻的本體“台風”的一部分,四個小比喻的喻體“序幕”“初潮”“過渡”“高潮”是大比喻的喻體“戲劇”的一部分。它們之間有著包孕的關係,因此是包孕喻。例(38)大比喻是“葵花地裏沉悶得像個蒸籠”,小比喻是“我酷似蒸籠裏的一隻肉味鮮美的鴨子”。小比喻的本體“我”在大比喻的本體“葵花地”裏,喻體“鴨子”在大比喻的喻體“蒸籠”裏。

11、頂真喻

頂真喻是指後一個比喻的本體是前一個比喻的喻體的比喻。莫言短篇小說中的頂真喻就一個。如:

(39)那最初吹出的幾聲像是一個少婦深沉而輕軟的歎息,接著,歎息聲變成了委婉曲折的嗚咽,嗚咽聲像八隆河水與天上的流雲一樣舒展從容,這聲音逐漸低落,仿佛沉入了悲哀的無邊大海……

(《民間音樂》)

先是將簫聲比喻為女人的歎息,然後又比喻為嗚咽,然後將喻體嗚咽聲比喻為“八隆河水與天上的流雲”,“嗚咽”是前一個比喻的喻體,也是後一個比喻的本體,這是頂真和比喻的結合,我們將這樣的比喻叫做頂真喻。頂真喻層層深入,給讀者創造無限的遐想空間。

12、正反喻

正反喻是指連續從正反兩個方麵來比喻同一個本體的比喻。莫言短篇小說中的正反喻也就一個。如:

(40)太陽照著我們,它一會兒工夫就有了火性,不像個妞妞,像個發威的大黃

狗了。

(《屠戶的女兒》)

這是一個反喻和一個正常比喻的組合,先從反麵說太陽“不像個妞妞”,然後從正麵說“像個發威的大黃狗”,因為“妞妞”是沒有火性的,“發威的大黃狗”卻是火性很重的,這樣正反結合的比喻,起到了強調的作用。

(四)比喻類型的特色

莫言短篇小說中的特殊類型之中,最多的就是修飾喻和博喻。修飾喻在內變式比喻中占78.62%,博喻在組合式比喻中占83.81%,是莫言比喻中最有特色的類型,給語言表達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1、簡明高效的修飾喻

修飾喻將本體後移,突出喻體,使形象化的對象先跟讀者接觸,這種變異給人以新鮮感,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先看喻體作本體的定語的例子。如:

(41)這雨來得正是時候,明天早晨,不,今天早晨,紅日初升的時候,一定有一幅美麗的圖畫在院子裏呈現:乳白色的像蟬翼像輕紗一樣的晨霧裏,翠綠的桃葉上掛滿亮晶晶的水珠,枝頭花重,鮮潤豐澤。

(《春夜雨霏霏》)

(42)這個像冰塊一樣冷的小夥子,眼裏的淚水在亮晶晶地閃爍。

(《黑沙灘》)

(43)絲線流蘇般的玉米纓兒,刀劍般的玉米葉兒,剛秀出的高粱穗兒,很結實的穀子尾巴,都在霧中時隱時現。

(《大風》)

(44)花茉莉在吃喝上從不虧待自己,她給小瞎子準備的夜餐也是豐富無比,有香嫩的小燒雞和焦黃的炸河蝦,還有一碟子麻醬拌黃瓜條,飯是那種細如銀絲的精粉掛麵。

(《民間音樂》)

(45)他摔倒在沙窩裏時,月亮顫抖不止,把血水一樣的微光淋在他赤裸的背上。

(《枯河》)

(46)你咋咋呼呼,刷子眉毛仄楞著。

(《三匹馬》)

(47)湛藍的天空,破絮般的殘雲,水銀般的光線。

(《罪過》)

(48)這種毒汁般的欲念,毒害著家裏人的情緒;每個人都用秤鉤般的眼睛撕扯著我的靈魂。

(《棄嬰》)

例(41)將“像蟬翼像輕紗一樣”放到本體“晨霧”的前麵,強調了晨霧輕、薄、飄渺的特點,使表達更具有畫麵感。例(42)“像冰塊一樣冷”作“小夥子”的定語,強調了小夥子的“冷”,與後文流淚這種表示內心火熱的行為進行對比,形象的寫出了小夥子外冷內熱的性格特點。例(43)用“絲線流蘇”修飾“玉米纓兒”,用“刀劍”修飾“玉米葉兒”,突出了“玉米纓兒”又長又細、“玉米葉兒”堅挺鋒利的特點,形象而且具體。例(44)用“細如銀絲”修飾“掛麵”,顯示出花茉莉對小瞎子飲食上的悉心照顧。例(45)“血水一樣”作月光的定語,是照顧上下文語境,描述“他”赤裸的後背在月光下的情況。例(46)用“刷子”形容“眉毛”的粗和硬。例(47)用“破絮”形容“殘雲”,“水銀”形容“光線”,兩個定中結構作句子的謂語,句子短小,但表意豐滿。例(48)用“毒汁”修飾“欲念”,給“欲念”賦予“毒”的特性,表達出“我”的主觀態度,也與後文的敘述前後照應。

還有本體作喻體的狀語的情況。喻體經常與聯結方式一起作狀語,修飾事件類本體。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