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節日由來(8)(1 / 2)

姓張的死了,前妻每天到灶頭旁邊燒香,燒前頭的丈夫。隔壁鄰居,也是開店的,生意做得不好;他看到藥店生意好,蠻興隆的,就叫自己的妻子偷看秘密。

正巧看到藥店老板的妻子正在灶頭上敬香呢。於是,就對丈夫說;“這家天天敬灶老爺呢!”於是,這家店老板也學著敬灶老爺。

這件事傳開了,就形成敬灶老爺的習俗。

還有的說,姓張的封了灶王之後,家家都把他的像貼在灶門口。婦女抱著孩子燒鍋,有的小孩把他的臉抓破了,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裏。他很生氣,單等臘月二十三日騎馬上天一回報,對他不好的都窮了,誰對他好的,都叫誰富了。

老百姓一開始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才知道是灶王爺上天回報的。以後恐怕他上天不說好話,就在送他上天的時候,弄些吃的喝的敬他,敬糖粘住他嘴,叫他吃飽喝足,上天回報好話。還在灶王像兩邊寫了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

祭灶王

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台,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裏都尊稱他為“張灶王”。

張灶王愛管閑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

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裏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隻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

有天,他終於想出了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隻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

畫師說:“我睡覺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

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

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

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隻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

如些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過年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頭長角尖,凶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這年的除夕,鄉親們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隻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也勸他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人們走後,白發老人在門上貼上紅紙,在門前堆了一堆竹子、幹柴,當“年”獸像往年一樣又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看到了門上的紅紙,“年”獸不敢向前湊了,突然,白發老人走出門,點燃了門前的竹子、幹柴,燃響的爆竹聲,嚇得“年”獸渾身顫栗,大驚失色,倉惶而逃。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因為“年”是一種凶惡的怪獸,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會跑出來傷害人畜,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家家戶戶生起火堆,大人小孩不敢睡覺,坐等天亮“守歲”,以防入睡之際被“年”乘不備吃掉。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這樣年獸就不敢進村入戶了。過年如過關。初一早晨,人們見麵互相拱手作揖拜年,祝賀道喜,是見都還活著,為各自躲過“年”沒被年獸吃掉而慶幸。這才有了“年關”一說,及“守歲”,“拜年”,“放炮仗”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