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有一些記憶不能忘卻
生活中,有不少瑣事可以忽略;生命裏,有一些記憶不能忘卻。那些刻骨銘心的日子,應該是淡漠不了的。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要挺直脊梁,傳承血脈,鑄造靈魂,更需克服健忘,加強記憶。
編罷《歸僑女英雄李林:不平倭寇誓不休》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為保衛祖國,抗擊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李林放棄了優裕的生活,奔赴抗日戰場,在雁門關外英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其英雄事跡驚天地而泣鬼神!24歲,如花的年紀啊!血灑洪濤山,青春化彩虹,何等偉岸的巾幗英豪!在2010年,和李林相關的,至少有三個日子不能忘卻:剛剛過去的國際三八婦女節100周年紀念日,4月26日李林為國捐軀70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
需要記憶的年份和日子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情感。提起1840年的鴉片戰爭,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人們都不會忘記。它們是國恥日,是中國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加深殖民地化的標誌。帝國主義列強堅船利炮的入侵,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血流成河的大屠殺……記得這些,足以警醒國人,勵誌圖強。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的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它們是國人揚眉吐氣的日子,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和民族獨立解放的標誌。黃河的咆哮,長江的怒吼,人民的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記得這些,足以提升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從而勵精圖治,振興中華。國與家休戚相關,榮辱共生。如果祖國有難,“山河破碎風飄絮”,個人恐怕終難逃“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悲慘命運。
在國家走向獨立富強的曆程中,像李林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烈、仁人誌士何止千萬!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縱貫千古、橫蕩天下的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記憶和傳承這種精神,恰恰彰顯了我們這個不可戰勝的偉大民族的希望。李林事跡走進文學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長詩《月魂》。那是一部取材於曆史、謳歌革命英雄的詩體小說,長達6000行,一韻到底。掀開書頁,在刀光劍影中,不乏人生的思考,於雞鳴犬吠時,間有生活的趣談。洋洋灑灑,行雲流水。其“前奏”精彩的詩句琅琅上口,至今縈繞在心:
明月喲,每當你橫出天際照臨古長城,
我就想起了抗日烽火中的那位女英雄。
悠悠千古,多少往事雲煙去;——隻有她!
年年歲歲朝朝暮暮激蕩著我沉寂的心靈。
草鞋、皮帶、金鞘劍,短發齊耳灰軍裝,
雙槍在手,帽簷上別著一顆閃閃紅星。
月光下,她扭頭一笑,忽然飛身上馬,
天地間、硝煙中,兜起一陣忽忽長風。
多麼威武,矯健,驍勇而剽悍!
多麼瀟灑,俊彩,飄逸而迷人!
來啦,她就是我這部詩體小說的主角,
——中華民族的巾幗英雄——嗬,李林。
不要說她已經是昨天的人物吧,不不!
有道是繼往開來,年年山水綠,日日夕陽紅。
深夜裏,我蘸著明月清風匆匆寫下這部史詩,
獻給那些為新世紀點燃朝霞的人們。
《月魂》的作者鍾聲揚是我的父親。詩體小說《月魂》是父親的成名作,1981年問世。曾獲趙樹理文學長詩一等獎,再版過四次。父親後來又創作出版了長篇詩體遊記《花魂》、大型詩劇《國魂》,以及多部散文詩作品。《月魂》《花魂》《國魂》構成“靈魂三部曲”。靈魂就是精神,精神需要傳承。父親為他摯愛的祖國做了件有意義的事情,奉獻了一顆赤子之心。然而,他已經於2009年11月10日離我們而去了,沐雪而歸,步履瀟灑,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撼動人心的愛國之歌、美麗飄逸的田園之歌、充滿哲思的智慧之歌……
我深愛的父親是女兒心中偉大的詩人。在紀念李林犧牲70周年的時候,我更加懷念我的父親。清明節就要到了,我要回到雁門關外去給李林掃墓,給父親掃墓。太陽和白雲、青草和山花、月亮和星星,都會記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