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海上集郵(1 / 2)

曾幾何時,集郵在中國也火過一段,我也是其中的道友。

我喜歡上集郵是在集郵還沒火起來之前,喜歡的原因還是1984年的一個偶然機會我碰到一套1972年以後發行的J。T票,按票麵值270元付錢。因為當了海員收入高,手中有倆餘錢,人家又告訴我集郵的種種好處,於是我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

270元在那年可是個大數,郵票買回來之後我細細的把玩起來,這一玩不要緊,我喜歡上了這五彩繽紛的“國家名片”——郵票!

於是我訂閱了集郵雜誌,買了不少關於郵票的書籍,托人辦了郵票訂購年卡,船一到港口就逛當地的郵局和集郵商店。十幾年下來,收藏雖說不豐,也有點真東西。

集郵的人分為三類:

一、小打小鬧,跟著別人起哄,人家說那種票好就找那種,有倆錢就買,玩了一回也不知道郵票妙處在哪。等玩的沒勁了就把手頭的票扔到腦後,若幹年後想起來,那郵票的品像早已麵目全非。

二、把郵票當商品,極會低價買進,高價買出,為了掙倆錢兒,也搖頭晃腦的說些郵票知識典故。但碰上真正的玩票高手,則一敗塗地,看著手裏的票哭都來不急。

三、真正的玩家。郵票知識豐富,眼光敏銳,隻收不出,或者為了自己所愛交換藏品。

我最欣賞第三種人,這種玩法才不會玩物喪誌,會把真正的精品流傳保存下來,自己也可以樂在其中。

我最成功的一次收購:我們船上的電工小王也喜歡集郵,不過他是第一種人,集郵的方式就是碰上什麼收藏什麼,信封上剪下來的,到郵局碰上買的,和別人交換的。他手裏有兩本郵票,可一不分專集,二沒有特色,新票、舊票、老票、殘票、蓋銷票,外國的、中國的林林總總啥都有,他聽說我玩這個,拿著自己的郵票簿到我房間交流,被我好一通貶,貶的他捶頭喪氣的。其實,我貶他的郵票是我發現他的郵集有一張“猴票”。雖然是加蓋了郵戳的,但品像還不錯,按收藏價值來說也值得。於是在我大貶一番小王的郵票後我提出要他這張猴票,小王雖說玩的不精卻也知道點門道,他極不情願給我,我叫他從我的郵集中挑,想要那張交換都行,我才不怕他拿任何一張哪,真正有價值的我都沒帶在船上。小王也不傻,他不挑,

我說:“那我出錢!反正我看上你這張票了,看在大哥我平日待你不薄的份上你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

小王無奈的說:“那你看著給吧。”

就這樣,8元錢,我買下了小王的那張猴票!

我最哭笑不得的一次收集:我有一張整版的普票,一版有100張一分麵值的普票,當時不值錢,但若幹年後這種整版的普票就少了,再說我還有辦法叫她更有收藏價值,我每到一個港口就到郵局去蓋一個當日郵戳,等蓋滿了這張票就有意思啦。這就成了一張專題票:“一個海員的足跡”

為了蓋這形形色色的郵戳我可費了不少工夫,在新加坡,郵局的人說不實寄就不能蓋,我費盡了口舌,直到找到那郵局分局的局長才如願。在羅馬尼亞的格拉茨,郵局的小姐開始就是不給蓋,我知道她是想要禮物,摸遍了全身沒啥好東西,還好口袋裏有一包沒拆封的口香糖,這才給蓋上。在澳大利亞的波特蘭,郵局離碼頭很遠,我求一位澳大利亞工人幫忙,那老兄借中午吃飯時間開車跑了幾十公裏幫了我。兩年過去了,那張票上整整齊齊按照時間順序蓋了幾十個港口城市清楚的郵戳:美國、日本、羅馬尼亞、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希臘、加拿大、阿爾及利亞、西班牙……半張票都蓋滿了,眼看勝利在望時,船來到了墨西哥的瓜馬斯港。船一靠碼頭,我下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奔郵局。

那郵局不大,裏麵的櫃台邊隻有一個職員,那小姐彬彬有禮的問我需要什麼。我用英語告訴她我的要求,因為本地講西班牙語,開始她聽不明白,在我拿著那張票比比畫畫一通解釋後,她似乎聽明白了,她拿起那張票向後麵走去,我以為她要去請示領導,耐心的等著,一分種後,她很高興的回來了,說蓋好了。

我接過票一看:老天!她把票上餘下的地方清楚的不清楚的,密密麻麻全蓋滿了!

我最得意的一次收集:在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一天晚上,一個水手來叫我說:來了兩個羅馬尼亞人想賣郵票。我來到餐廳,隻見兩個羅馬尼亞人拿著兩大本郵票坐在那,我一邊翻著他們的郵票簿一邊和他們閑聊,一會我就搞明白了,這兩人並不是真正的集郵者,不過是集郵中的第二種人,小打小鬧的換倆錢兒花。我心裏有數了,拿著他們的郵票簿很隨意的抽出幾張放在一塊說:“這些你們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