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頒獎季競爭對手,米拉麥克斯最值得詬病的就是《攜手人生》的男主角吉姆·布勞德本特報了男配角,但是環球沒辦法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因為詹妮弗·康納利也是主角報配。
不過,米拉麥克斯出品的另一部影片《不倫之戀》,是有把柄可抓的。
很快,一個名為“無煙電影”的反吸煙組織就站了出來,在《紐約時報》和《綜藝》上刊登了整版的廣告來聲討《不倫之戀》:“電影裏的吸煙鏡頭對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電影鏡頭裏把吸煙和成熟、叛逆、有魅力等人物性格聯係起來,那麼青少年嚐試吸煙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一倍……近日,我們很遺憾的看到,獲得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佳片榮譽、目前仍在北美各地上映的電影《不倫之戀》中,不僅有演員茜茜·斯派塞克大量吸煙的鏡頭,甚至還出現了主角到商店裏點名購買萬寶路香煙的情節……多麼明顯的鼓吹宣傳——不知道香煙製造商給了《不倫之戀》多少廣告植入費,才讓這部電影甘心成為死亡和疾病的幫凶?”
“無煙電影”的批判廣告剛剛一在報紙上刊登出來,立刻得到了其他反吸煙組織、環保組織和家長協會的紛紛響應,其中又數紐約和加州家長協會的反應最為激烈——《不倫之戀》的分級是r,也就是說17歲以上就可以隨意觀看了,而在北美,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偷跑到電影院觀看r級影片的也不再少數,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又是最容易被電影影響並進行模仿的,在美國一旦有事情牽扯到了青少年們,產生的負麵輿論效應總是最容易擴大影響也是最難解決掉的。
《綜藝》和米拉麥克斯有合作,這個月一直有為訂閱雜誌的客戶隨刊贈送《不倫之戀》的宣傳彩頁,“無煙電影”進行過點名批評之後,接下來發行的一期《綜藝》裏就沒有了米拉麥克斯的宣傳彩頁。
本來這幾年加州的反吸煙氛圍就越來越高漲,加上《綜藝》中止合作的行為,米拉麥克斯的高層一時之間也頭疼了起來——《紐約時報》和《綜藝》在好萊塢是快人手一份的大型報刊,學院成員們自然也會經常閱讀,“無煙電影”站在道德高處,隻要反吸煙組織持續聲討,這件事就會一直維持著高曝光度,不提其他的,隻要報紙上再多登幾次反吸煙的廣告,受到輿論影響學院成員們到時候還會慷慨的把手裏的選票投給《不倫之戀》麼?
正如米拉麥克斯的搶先出手把環球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樣,環球利用公益組織出的這一招也讓米拉麥克斯手忙腳亂,朗·霍華德在和威廉通電話的時候一點都不想掩飾他自己的愉悅心情:“——哈維·韋恩斯坦不得不發出一份公告,向公眾強調米拉麥克斯和萬寶路絕對沒有合作,也不會故意在電影裏推銷某個品牌的香煙——你聽說了他甚至還打電話給‘無煙電影’的負責人,憤怒的投訴反吸煙組織的廣告影響到了《不倫之戀》的奪獎幾率嗎?——自作自受,要我說。這是米拉麥克斯先挑起的戰爭,就別想著獨善其身,現在我們打平了——”
朗·霍華德以為兩家電影公司之間的硝煙到此應該告一段落了,但是他錯了。
僅僅是在兩天之後,德魯奇報道再一次將顯眼的閃電標誌掛在了網站首頁上,還伴隨著更加聳人聽聞的標題:“揭秘《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不為人知的醜行——同性戀、通/奸、棄子、反猶分子!”
很顯然,某些人(或組織)希望的是媒體的槍口始終對準的是《美麗心靈》,在發現一張同性戀牌不太夠用後,他們立刻打出了自己剩下的所有底牌。
尤其是反猶太主義這一點,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殺手鐧——從建國開始,種族問題就是美國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放眼全美,主要是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種族歧視,在好萊塢,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間的問題也是誰都不敢踩的火藥桶。
好萊塢有多少猶太人?不計其數。可以確定的是,幕前幕後的所有行業裏,猶太掌權者起碼占據了半壁江山,而且他們對待民族問題的敏感程度,有些時候比黑人的膚色問題還要嚴重。
德魯奇報道的新頭條驚呆了整個好萊塢,一眾小報緊緊跟上,批評漫天飛舞,看陣仗恨不能把約翰·納什抹黑成十惡不赦、隱藏極深的納粹份子。
知道這場硝煙為何而起的人全都在心底感慨了一句:毒,這招太毒了。
如果《美麗心靈》真的和反猶太主義掛上鉤,那這部電影的未來就算是徹底完了。
環球總裁聞訊後差點氣炸,後來流傳出的小道消息稱清潔工當天從總裁辦公室裏掃除一堆玻璃碎渣。一位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高層更是直接向媒體爆料德魯奇報道的幕後消息來源絕對是米拉麥克斯。
不過德魯奇報道並不承認這個說法,網站負責人馬特·德魯奇更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新聞裏的大部分消息都是在閱讀電影原著傳記時發現的,其他一部分是通過調查得來。
這把火甚至點到了好萊塢之外的約翰·納什身上,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不得不站出來向媒體澄清,那些加諸在他身上的負麵言論全都是惡意的誹謗,而且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一些猶太裔的普林斯頓學生在圖書館或校園裏紛紛質問他是不是真的有種族偏見——並請求媒體能夠幫助他恢複名譽。
《美麗心靈》的女主角詹妮弗·康納利就是猶太人,她以自己舉例,表示曾反複研讀過原著數遍,而且在電影拍攝期間也多次接觸了約翰·納什本人,完全沒有從對方身上感受到一丁點歧視猶太主義的傾向,納什是位值得尊敬的學者。
就在《美麗心靈》的導演和演員們忙著洗清身上的反猶汙蔑的同時,第五十九屆金球獎頒獎典禮也在好萊塢的希爾頓酒店拉開了帷幕。
相較於奧斯卡,金球獎的得獎名單通常來說不是很難預測,但在這屆頒獎典禮上,卻著實爆出了些不大不小的冷門。
像是去年上半年橫掃了歐洲電影節,年末上映後又在斬獲高票房的同時,受到北美大大小小影評人協會無數“年度佳片”讚譽的《美麗心靈》不僅是頒獎前的大熱門,也有著劇情類影片中最多的六項提名,但是最後卻隻得到了三座獎杯——劇情類電影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和最佳女配角。
最佳導演被《高斯福莊園》的導演羅伯特·奧特曼獲得。
最佳男主角的獎杯則被《訓練日》的丹澤爾·華盛頓拿走。
這的確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當初《訓練日》公映的時候的時候,北美大半的影評人都評價或許是被緝毒警察的角色設定限製了發揮,丹澤爾·華盛頓在影片裏的表演隻能說是盡了職,中規中矩,毫不驚豔,比凱文·史派西在《真情快遞》裏的表現還遜色一分,但是沒想到卻是這名黑人實力派演員笑到了最後。
可能連丹澤爾·華盛頓自己對這個結果也是感到驚訝的,這從他的獲獎感言中就能聽出來,有一點猝不及防的驚訝和茫然,發言不像是精心準備醞釀過的。
在丹澤爾·華盛頓發言的時候,場中至少有一半的攝像機鏡頭對準了台下威廉所坐的位置。
威廉麵帶微笑,神態自然,從他的表情和眼神裏,看不出一丁點獎杯旁落的驚訝失望。
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任何能被媒體抓住的破綻和把柄。
但是別指望好萊塢的記者們節操有多高,頒獎典禮一結束,媒體就開始唯恐天下不亂的編排所有獲獎者和失意者了。
……
城中一家蘭斯最喜歡的餐廳剛剛更新了菜單,其中有幾樣食材分外難得,蘭斯約了威廉一起去嚐嚐看,用餐時間特意選在了中午,因為這時候的餐廳環境比較安靜,除了為數不多上了年紀的社會名流在享用延遲的早午餐外,一般再難有其他客人。
蘭斯到的稍微早了點,他一邊從餐牌裏拉出紅酒單子漫不經心地看,一邊等待著威廉。
沒多久,威廉就到了餐廳外,但卻沒有立刻進來,而是隔著落地窗朝蘭斯揮手示意後,站在外麵將電話打完。
隻是短短一個照麵,蘭斯就注意到了威廉神情中的嚴肅,大概又是個工作電話,蘭斯知道他最好的朋友最近正飽受媒體困擾。
因為威廉的緣故,蘭斯雖然隻對好萊塢保持了必要的關注,也能發現今年氣氛的非同尋常——以前那些電影公司或演員間的競爭雖激烈,但用的都是媒體上常見的手段,也懂得適可而止,而今年,競爭不再是流言蜚語、含沙射影和隱秘行動,直接升級到了明晃晃的惡鬥,刻意編造醜聞抹黑對手的肮髒手段,那些蘭斯曾以為隻會出現在政治競選或商業吞並,而不是藝術競賽中的東西。
其實這些問題,從在餐廳裏另一位用餐的客人,那名上了年紀的老年紳士正在悠閑閱讀的幾份報紙上,也能看的出來:
《同性戀疑雲籠罩 威廉·布蘭德利痛失影帝!》
《解讀鏡頭下的明星微表情難掩失落or真心祝福?》
《金球獎頒獎結果出爐米拉麥克斯成最大贏家》
《全美有色人種促進協會:金球獎結果體現公平正義一麵》
《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威廉·布蘭德利再成影帝熱門》
蘭斯的目光移開了一會兒,又轉了回去,他朝侍應生招招手,提出了請求。片刻後,對方將剛剛外出購買到的一份《紐約郵報》送到了蘭斯麵前。
報紙上沒有什麼能夠震驚全美的大揭露,一切爭論都是圍繞著電影而不是威廉本人來的。直到鬆口氣的時候,蘭斯才意識到之前他一直都在屏住呼吸。忍不住拷問自己,他在害怕什麼?或者說,他是在期待什麼?
正在這時,威廉出現了,將大衣遞給殷勤的侍應生後,他步履輕快的朝蘭斯走過來。
蘭斯卻看到了威廉轉身後那名侍應生眼裏癡迷的目光,如果周圍沒人,那個臉上長了過多雀斑的年輕人或許可能將腦袋埋進好友的外套裏深吸一口氣。因為他看起來就像是想要那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