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演哈利·波特?(3 / 3)

然後羅琳便拿著口音這點提出反對,她說在一片英倫音中加上一道美國腔會很突兀不協調,不過斯皮爾伯格也說了,奧斯蒙特年紀還小,這個年齡的小孩子是最容易被塑造的,隻要幾個月的培訓,學會另一種腔調並不難,而且雖然海利·喬·奧斯蒙特的口音不足,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堅信演技可以征服一切。

於是對峙就又陷入進了僵局,羅琳和斯皮爾伯格互不相讓,幾乎要形成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局麵了。

幸好威廉翻出了當初威爾洛特和羅琳簽訂的合約,並來回傳話說情,事情才迎來了轉機——在這份幾年前簽訂的合約裏,明明白白的寫著小說改編電影時,應最大限度的滿足羅琳女士電影要全部英國演員班底的要求,不過如果得到威爾洛特、導演、製片、編劇的多數肯定,也可以改選其他國籍演員。

突然想起自己幾年前還簽過這麼一份合同,半是懊惱半是說不清楚複雜滋味的j·k·羅琳態度終於鬆動,開始同意演員人選要選個最合適的,而不是非要堅持用英國演員了。

在其他人看來,這已經是羅琳快要點頭同意奧斯蒙特出演哈利·波特的預兆了——從劇組開始海選演員,到奧斯蒙特試鏡,再到斯皮爾伯格和羅琳起爭執,意見恢複一致,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了,這簡直是個漫長的談判和鬥爭的過程。

但是,就在斯皮爾伯格心情愉快的打電話給奧斯蒙特的父母及經紀人,告訴對方這個好消息的時候,卻被對方告知:兩個月前,因為受不了漫長又不確定的等待,美國最赤手可熱的童星海利·喬·奧斯蒙特的父母,已經為對方接了一部叫做《戰火遺孤》的二戰題材電影,電影將於2000年春天開始在波蘭開拍。

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拍攝計劃,就是從1999年的聖誕開始,將所有小演員集中在倫敦培訓幾個月時間,然後在2000年春天開拍,冬天之前完成拍攝。時間表剛好和《戰火遺孤》撞檔期了。

“《戰火遺孤》那邊能不能推遲到2000年的秋天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為自己的粗口道歉後,問道。

海利·喬·奧斯蒙特的經紀人遺憾的回答說:“不行,劇組說影片拍攝需要用到波蘭的民居甚至是二戰遺址,這些都是跟當地提前打過招呼的,不可能再更改時間了。斯皮爾伯格先生,難道《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拍攝時間就不能更改一下嗎?”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看向威廉。

威廉舉著手裏的拍攝計劃對他搖了搖頭。

《戰火遺孤》是小成本電影,拍攝資金不過七百來萬美元,而且因為要跨境拍攝的緣故,早就在美國、波蘭相關政府機構備了案,檔期是不可能更改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呢,從電影籌備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斷花錢,眼看現在萬事俱備隻欠主演,要將拍攝檔期往後推遲幾個月,別說那些已經簽了合約的配角演員們不會同意,就連每天都在燃燒的預算資金也不可能同意。

斯皮爾伯格無奈隻能對海利·喬·奧斯蒙特說了以後有機會再合作,他掛斷表情時的模樣簡直生無可戀。

威廉覺得或許是曾經合作過的感情因素,斯皮爾伯格將奧斯蒙特看的太重要了,這對其他候選者有點不太公平:“難道其他小演員裏就沒有合適的嗎,史蒂文?”

如果奧斯蒙特能夠出演《魔法石》,但威爾洛特和羅琳因為國籍因素拒絕對方的話,斯皮爾伯格說不定真的會辭導這部自己很喜愛的電影,因為奧斯蒙特真的是他心目中唯一的主角人選,但是現在因為不可更改的檔期原因,奧斯蒙特無法出演了,斯皮爾伯格心裏再失望,也隻能打起精神,考慮起其他候選小演員來:“連姆·艾肯很優秀,六歲就有百老彙舞台經驗,在和茱莉亞·羅伯茨合作的《真愛童心》裏表演也很出色,弗萊迪·海默也不錯,我問過他之前拍的兩部電影的導演,都說他是個非常有靈氣的童星,雖然年紀有點小,92年出生,但是對於《哈利波特》這種沒準要拍很多年的係列電影來說或許是個優勢。”

說完這些話,斯皮爾伯格看向威廉:“你的意見呢,威爾?他們兩個誰更合適?”

“沒有丹尼爾·雷德克裏夫?”

“誰?哦,是那個倫敦的藍眼睛小男孩兒啊,他的表演經驗太少了,似乎還沒演過一部電影?雖然試鏡錄像帶裏看起來是很純真可愛,但我還是想做更保險的選擇,艾肯和海默的表演經驗甚至鏡頭感都比他好。”

“其實小丹尼爾演過一部電影,在他五歲的時候,狄更斯小說改編的《大衛·科波菲爾》,匈牙利導演彼得·梅達克拍的,不過因為影片太長,一直沒有院線肯上映,直到今年才被bbc買走,製作成了三集的迷你劇準備在聖誕期間放映。”威廉舉起不知什麼時候被他拿在手裏的一盤錄像帶,展示給斯皮爾伯格看:“而我,通過一些途徑提前拿到了這部電視電影的帶子,要和我一起看看嗎?”

斯皮爾伯格知道威廉肯定不會無的放矢,所以他沒有拒絕。

丹尼爾·雷德克裏夫在《大衛·科波菲爾》裏扮演主角的童年時代,所以威廉和斯皮爾伯格他們隻是看到主角大衛開始成長的時候就結束了放映,當熒幕回歸黑暗的時候,斯皮爾伯格幾乎是用驚喜的語氣對威廉說:“大衛·科波菲爾這個角色和哈利·波特太像了!”

“同樣一生下來就成為孤兒,從小忍受苛待和折磨,在苦難的環境裏長大,但一直勇敢、細心、正義、樂觀,依靠自己和朋友們的幫助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取得遠超他自己想象的成就——”威廉接道。哈利·波特會成長為一位英雄,而大衛·科波菲爾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因為《大衛·科波菲爾》本來就是狄更斯的半自傳小說,狄更斯是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我收回之前對小丹尼不公正的評價——如果他能演好大衛·科波菲爾,那麼他也能演好哈利·波特。”斯皮爾伯格的表情已經變成了興奮。

威廉對著斯皮爾伯格點頭微笑。斯皮爾伯格還在念叨要不要飛去倫敦一趟,親自看看丹尼爾·雷德克裏夫以及其他小演員,而威廉想的卻是:‘雖然小丹尼爾以後會長殘,但現在史蒂文你心心念念小海利以後可是會殘的更厲害,長大之後徹底flop,從電影主角跌到演小配角打醬油,甚至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演起了中年大叔……而小丹尼爾五官至少是不錯的,就是個子太矮了,不知道從明年開始,天天找人催他喝牛奶有沒有用?’

……

人們對個體的死亡諱莫如深,卻熱衷於討論世界末日的學說。

1999年,是十六世紀的法國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預言的世界將在這時結束的年份,1970年代,日本人五島勉根據《諸世紀》重新推算出世界末日是1999年,沒多久,這一預言就傳遍了世界,並在世紀末的這一年如火如荼的蔓延開來。

雖然人們都知道世界不可能在二零零年的第一聲鍾聲敲響的時候就徹底毀滅,但“世界末日”這種已經流傳了幾百上千年的預言傳說(算上瑪雅人的那個),還是能讓普通人有時會忍不住浮現一絲恐慌擔憂的情緒,去想萬一世界末日真的來了怎麼辦,以及它會是什麼樣的。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這股潮流影響,或是人們終於意識到,新千年就要到來,不在這最後的一年裏做出點什麼有意義有內涵的事就有點對不起日曆上馬上消失的開頭一,也對不起即將到來的新世紀,總之,好萊塢今年出產了分外多的思考世界為什麼會存在、以及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的電影,而觀眾們也樂於到電影院去觀看這樣的電影,像是《黑客帝國》、《木蘭花》、《美國麗人》等不算商業的影片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十月雖然不算什麼熱門檔期,但美國及全球電影市場的總體量擺在那兒,隻要電影不錯,又沒有碾壓級別的對手,總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自從《搏擊俱樂部》定檔十月後,其他數部同類型電影或提檔或延期上映的規避策略,以及來自電影公司、媒體、影迷的宣傳,卻硬是將《搏擊俱樂部》打造成了一隻會在十月裏碾壓所有同級別對手的怪獸。

問題是,《搏擊俱樂部》還沒有上映,也沒有把其他競爭對手打的落花流水。

但似乎所有人都認定了它一定會。

因為目前電影觀眾對深刻內涵電影的偏愛,因為威廉·布蘭德利和布拉德·皮特的強大號召力,因為威廉的威尼斯影帝,因為福克斯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其他絕大多數媒體的看熱鬧不嫌事多。

問題是,《搏擊俱樂部》的分級是r,票房上肯定會被老少鹹宜大眾喜聞樂見的g級片壓一頭,過高的期待也會是一把雙刃劍,媒體和影迷會因為期待而對影片抱有極高的要求和幻想,如果看到電影他們的期待被滿足了還好,如果沒有……

一般來說,電影公司會為影片做宣傳,但絕不會炒的這麼熱,因為過熱的宣傳顯然是在給自己挖坑,除非是十年難見一部的驚世巨作,一上映就能征服99%觀眾的那種,否則總會有人不滿有人噴的,人們又有從眾心理,噴的多了引起口碑下降,口碑下降再給票房帶去毀滅性的跌幅……簡直是一連串雪崩式的連鎖壞反應。

福克斯是七大影業之一,不會自己給自己挖坑,影迷的熱情很難被引導,而且方法途徑和主動權威廉也掌握了很多,他也不會分不清熱和過熱的區別,自己跳進坑裏,那麼,就是有媒體在中間搗鬼了?

是誰?是被迫改檔而心懷不滿的其他電影公司,還是某些故意針對威廉、皮特甚至是福克斯的媒體?

但是無論如何,《搏擊俱樂部》將在全美的三千家影院以及數十個的其他國家地區同步公映了,這個數字同樣也是破了美國的r級片上映影院數量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