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後來在不情不願的接受了太多信息後,布拉德·皮特對自己曾經的立場也產生了懷疑,但這改變不了他早已存在的,對威廉·布蘭德利的敵視對立情緒。那來源於他的麵子和驕傲被對方狠狠摔打踐踏之後。
從和威廉·布蘭德利鬧翻的第一天起,布拉德·皮特就發誓要在拍攝時碾壓對方,要讓傑克這個角色無論在鏡頭裏、剪輯中還是大銀幕上,全都看起來暗淡無光,這才好發泄他被堵的啞口無言時的憋屈,和搏擊時身上得到的那些青紫傷口——布蘭德利這個該死的布爾什維克!
威廉·布蘭德利飾演的傑克在電影裏是一個懦弱的小人物(起碼一開始是),而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泰勒,劇本裏從一開始便寫了“擁有傑克沒有、又希望擁有的所有優點”,可想而知泰勒會是一個多麼張揚肆意的人物:泰勒既臉蛋英俊肌肉結實,又有著這個時代已經快要消失了的嬉皮士般的個性,他的頭腦裏有著無數瘋狂的點子,又能如數把他們化為現實,在搏擊俱樂部裏,泰勒能對別人狠,但他對自己更狠,所以在女人眼中,泰勒是個魅力無邊的情人,在男人眼中,泰勒是個人格魅力十足的領導者。
布拉德·皮特一直都很擅長飾演這種非常人類角色,他曾獲得過的兩項重要榮譽,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和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一個是靠演凶殘殺手(《加州殺手》)另一個是靠演喋喋不休的精神病患(《十二隻猴子》)得來的,所以泰勒這種角色,對他來說挑戰力度不大,演起來簡直遊刃有餘。
雖然總被片商認成是花瓶演員,但一個奧斯卡提名已經證明布拉德·皮特是有演技的,他不是初入好萊塢的愣頭青,也很是和幾個大導演合作過,更有過和湯姆·克魯斯在《夜訪吸血鬼》裏搶鏡頭的經曆,皮特深諳搶風頭的精髓,他知道要怎麼讓和自己同處一個鏡頭裏的演員存在感變弱,還不會輕易被導演、製片人看出來——起碼他自認比小了他快十五歲的威廉·布蘭德利要懂。
一開始布拉德·皮特成功過幾次,新角色的出場總是搶眼的,更何況泰勒·德頓,皮特拚上了自己多年的表演功底,隻用了幾個鏡頭,就將泰勒的玩世不恭刻畫的惟妙惟肖,將男人味十足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不用在晚上專門去剪輯室看鏡頭,皮特就知道,他會贏。
不過,為了親眼看到布蘭德利被自己襯托的有多蒼白,布拉德·皮特還是會在每天拍攝結束後,來到剪輯室,裝作是要查看自己當天表演尋找不足的樣子,其實則是盯著所有威廉·布蘭德利的鏡頭猛看,並和自己的鏡頭做對比。
布拉德·皮特很是擁有了一段心情暢快的日子,每天晚上帶來的好心情,讓他在第二天拍攝的時候更加投入,泰勒·德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成了他幾年來最投入也最用心的角色,自從《十二隻猴子》後,布拉德·皮特已經很久沒有對一部電影花費如此多的精力。
但是,好景不長,慢慢的,基本上每晚都會把當天拍攝內容重看一遍的布拉德·皮特發現,泰勒漸漸遮擋不住傑克這個角色釋放出來的光芒了。
威廉·布蘭德利竟然將傑克這個原本有點無聊的角色,演的非常有層次,不,或者說,傑克就像一個獨立的人,隨著拍攝日期的增長而不斷成長的,每一天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其他跟布蘭德利一起拍攝的人可能輕易察覺不了,就像每天見麵的家人總是很難察覺對方有變老一樣,但是像布拉德·皮特這種,會回過頭去看之前拍攝下的鏡頭的人,日積月累,才發現了這種變化——
威廉·布蘭德利扮演的傑克,有著三段非常明顯的性格轉變,最初的傑克小心翼翼唯唯諾諾,是個非常無聊的人,而當傑克遇到泰勒之後,他的行為舉止不自覺的在向對方靠攏,無論是說話的方式還是肢體語言,都和最初的懦弱形象不太一樣了,不過這時候的靠攏是有掙紮的,傑克經常會有一些思想上的鬥爭,會覺得泰勒的行為是錯的,這時候的傑克大體上還是在做他自己,但在後來有那麼幾個瞬間,傑克的性格像是徹底“泰勒”化了,尤其是傑克用自殘的方式威脅上司的那一幕,表情乖戾神情自信,舉止誇張行為瘋狂……
如果對方的表演的僅止於這個水平,那麼布拉德·皮特會覺得驚訝,卻也不會過度震驚,因為這個程度的演技在好萊塢並不是非常罕見的,重點是威廉·布蘭德利在詮釋完傑克的整個“泰勒化”過程後,又將傑克“回歸本我”的情感掙紮刻畫的也很酣暢淋漓——如此層次清晰的情感處理方式,如此深沉內斂的表演方式,讓布拉德·皮特認識到了自己的失敗。或者說,是泰勒這個角色的失敗。
泰勒·德頓依舊很耀眼,這一點沒有改變,但布拉德·皮特將之詮釋的越張狂,對比著傑克潛移默化的轉變,越顯得泰勒這個角色隻有一麵,層次單薄的厲害——可以這麼說,當觀眾看到《搏擊俱樂部》這部電影時,他們或許會在一開始被泰勒驚豔,但到最後打動觀眾甚至能令他們思考的,肯定是傑克。
而且泰勒和傑克一動一靜,反倒顯得泰勒張狂的就像乍然綻放的煙花,隻有一瞬間的絢麗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過後仔細回味,形象不夠豐富,也不夠有韻味。
發現這一點後,布拉德·皮特的心情煩躁極了,但更讓他感覺糟糕的是大衛·芬奇竟然對他感到越來越滿意,原因是:“幹得好布拉德,泰勒這個角色有些時候就是要成為傑克的陪襯,在這一點上你做的很好。”
原來這就是導演及其他人的想法?泰勒是傑克的陪襯,而他布拉德·皮特其實完全沒有搶掉威廉·布蘭德利的風頭?
見鬼!
這該死的劇組!該死的電影!
……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怎麼可能會晚,接完機我立刻開車去格蘭中心行不行?肯定不會缺席頒獎禮,也不會遲到。”威廉對著話筒反複保證,語氣都快接近諂媚了,才讓亞蒙·高夫曼打消了直接跑到國際機場來綁人的想法。
不過猶太經紀人還是不放心,他深知威廉有多重視友誼:“發個誓,威爾,如果你接到小羅德裏克,但是卻不立刻回好萊塢參加頒獎典禮的話,就——”增肥二十磅?接不到片約?頭發掉光光?賭馬輸掉內褲?種種惡毒的誓言在腦子裏轉了又轉,亞蒙·高夫曼還是不忍心,他最終選擇了較輕的一個:“一年吃不到漢斯太太的漢堡!”
“什麼?”就算經紀人已經選擇了很輕微的毒誓,威廉還是發出了一聲慘叫。漢斯太太的美味漢堡,對曾經的威廉來說,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可以肆無忌憚地吃的美食,後來變成了定時吃,現在威廉為了演纖瘦的精靈格洛芬德爾,需要嚴格控製卡路裏的攝入,漢堡甜甜圈之類的高熱量也變成了獎勵物品,偶爾才能享用一個,但是雖然能吃的時候很少,要威廉一整年完全不碰任何一點垃圾食品,那也會讓他痛不欲生。
“答應還是不答應?”猶太經紀人倒是很滿意自己的威脅帶來的反應。
“好吧,亞蒙,我答應。”
——威廉和亞蒙·高夫曼電話裏所說的頒獎典禮,其實是青少年選擇獎。
1975年好萊塢誕生了一個與眾不同,但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獎項,叫做人民選擇獎,這是一個完全由民眾投票產生的獎項,和專業水平無關,完全代表民意,經過二十多屆,人民選擇獎已經越來越有影響力,逐漸不輸一些專業類獎項了,於是福克斯廣播公司有樣學樣,從今年開始組辦了一個和人民選擇獎類似的,全新的年度頒獎典禮,叫做青少年選擇獎,投票和頒獎過程都和人民選擇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隻有13到19歲的青少年才有投票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