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黑了韋恩斯坦?(3 / 3)

“哈維·韋恩斯坦讓‘如何獲得奧斯卡’從一場普通的公關活動,變成了費盡心思才能贏的政治競選,而他是這場競選裏當之無愧的贏家,因為正是他改變了奧斯卡的遊戲規則。”發帖者似乎對哈維·韋恩斯坦非常追捧,而且帖子裏除了爆料奧斯卡內/幕外,更是大談好萊塢明星的各種秘聞,其中好幾件事都在之後幾天的《今日美國》、《紐約郵報》或《國家訊問者報》等小報爆料中得到了印證,這更是讓許多看到帖子的網民認定發帖人肯定對好萊塢熟悉非常,或者壓根就是不願透露真名的《綜藝》或《好萊塢報道者》的記者,因為隻有這兩家報社的記者,才會掌握好萊塢如此多的秘聞。

兩天之後,《滾石》轉載了部分帖子內容,又過了兩天,是《波士頓環球報》,當《紐約時報》的周日版也以“韋恩斯坦與奧斯卡公關”為題,在娛樂版刊登了一篇專欄報道後,哈維·韋恩斯坦這個名字已經從網民熱議,變成響徹全美了。

在那些距離好萊塢生活非常遙遠的普通民眾看來,哈維·韋恩斯坦這個名字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同義詞,這個擁有一家電影公司的猶太人無所不能,甚至連奧斯卡評選結果都能操縱!——不得不說這實在是誇張又不實,但越是對於未知的世界,人們越是不吝嗇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所謂謠言就是這樣誕生的。

正如之前所說,“奧斯卡公關”在好萊塢一直都是個業內人從不對外明說的“潛規則”,不寫娛樂新聞的記者甚至都不清楚它的存在,也摸不著它的規律,現在,這個規則被人徹底掀翻擺到了台麵上,美國的各大媒體,也從一開始的覺得稀奇、看熱鬧、湊熱鬧,到現在漸漸能品出味道來了——這些吹捧,不,表麵上看起來是在吹捧韋恩斯坦的報道,實際上是在捧殺!

想想看,如果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再度遭到奧斯卡評選不公的指控,如果每一個曾投票給米拉麥克斯的學院成員都深陷被/操縱被賄賂的懷疑之中……

至於那些原本就身處好萊塢核心地帶,擁有強大人脈,也知悉眾多秘密的媒體,例如好萊塢兩大權威媒體《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彼此之間已經開始了猜測:是對麵報社在整韋恩斯坦嗎?又是受了哪家公司的指使?華納?索尼?還是最有動機的夢工廠?

……

“電話打通了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怎麼說?”鮑勃·韋恩斯坦焦急地問他的哥哥。

“他的女兒接的,告訴我們那老貨不在家。”哈維·韋恩斯坦帶著陰沉的麵色說。

“這是第幾個了?不接電話的、劈頭蓋臉指責我們搞砸了的、和直接聲明明年不會再參加任何一場米拉麥克斯舉辦的酒會的!這群該死的,他們一個月前不花一分錢在拉斯維加斯吃喝玩樂的時候怎麼不說要和我們斷絕關係?”鮑勃·韋恩斯坦氣的在他兄弟的辦公室裏直轉圈:“到底是誰在黑我們?斯皮爾伯格?”

韋恩斯坦在頒獎季為米拉麥克斯打了極為漂亮的一場公關戰,卻在奧斯卡結束後疏忽大意,狠狠的輸了一場——最初,當媒體開始熱議韋恩斯坦和他的公關能量的時候,韋恩斯坦兄弟原本是得意的,他們認為這對自己的聲譽有益,說不定還能為米拉麥克斯招來更多的合作夥伴,但是漸漸的輿論變得不受控製起來,那些吹捧韋恩斯坦的傳聞越來越誇張,於是韋恩斯坦兄弟意識到了這不是偶然,而是一場有組織的,針對米拉麥克斯的行動。

這些日子以來,對米拉麥克斯表達出好感的導演、演員、編劇是都增多了,但毫無例外的,全部都是新人,全都期望著在抱上米拉麥克斯的大腿後能一夜成名,早晚拿個奧斯卡小金人。連業內都有人被謠言蠱惑,可想而知,好萊塢之外這些內/幕、揭秘已經被鼓吹成了什麼樣子。

從覺察到不對以來,韋恩斯坦兄弟一直在試圖補救,他們忙著在請媒體辟謠維護學院的清譽、奧斯卡的公正,忙著向七大影業尤其是母公司迪士尼訴苦自己這是被人報複了——不過卻被迪士尼警告明年頒獎季他們需要收斂點——忙著和關係密切的學院成員聯絡打消他們因看新聞而產生的偏見,忙著尋找線索查出到底是哪個競爭對手從中搗的鬼。

但是韋恩斯坦付出不少,收效卻甚微,尤其是很多曾收過韋恩斯坦好處,和他們關係密切的學院成員,現在幾乎全都轉變了態度,不是先主動拉開了距離,就是翻臉裝不熟,幾個私交的確好的學院成員更是私下裏偷偷說:“學院足足有五千多人呢,哈維,派係林立,你是猶太人,斯皮爾伯格也是呢。我們之前那麼辛苦為你拉票,現在風頭一變,幾乎都遭受到了不公正的掌控……上帝作證,我們可沒有拿你一美分的紅包,頂多,頂多是去拉斯維加斯玩了幾次而已……”

“不,應該不是夢工廠。”麵對弟弟的疑問,哈維·韋恩斯坦回答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哪怕大衛·格芬有這種操控輿論的能力的話,米拉麥克斯還會是奧斯卡的大贏家?除非——”

“除非什麼?”

“除非斯皮爾伯格有個默契的合作者,會是誰呢?華納?環球?是格溫妮絲·帕特洛拿了影後惹怒了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