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卻咎 插圖◎蔣建國
1941年5月的一天,英國海軍情報組長約克滿頭大汗跑進來,把一條剛破譯的情報遞給丘吉爾。電報寫道:“俾斯麥”已出港,正駛向大西洋。盡管當時天氣仍帶著絲絲涼意,可看完電報後,丘吉爾額頭竟冒出細密的汗珠。他的眉頭緊皺,沉思片刻後,丘吉爾扭頭下令道:“組織海軍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攔截並擊沉‘俾斯麥’!”
“俾斯麥”是二戰期間德國一條戰列艦,為啥它一出航,竟令英國驚慌不已?
與此同時,海軍上將呂特晏斯獨自站在艦橋上,正望著遠去的港口。他,就是“俾斯麥”戰列艦的艦長。
二戰爆發前,德國海軍力量一直不如英國,希特勒於是想出了集中火力的辦法,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按計劃,德國將要建造十幾艘此類戰艦,但二戰提前爆發了,倉促間,德國僅僅造出了“俾斯麥”號這一艘超級戰列艦。
該艦長近300米,船體包裹360毫米甲板,普通炮彈對它壓根不起作用。船上有8門巨型主力炮,還有大小幾十門常規炮,以及魚雷發射管和水上飛機。“俾斯麥”憑借厚實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迅速成為了海上的巨無霸,一艘船便可以對付敵人十幾艘艦艇。事實上,“俾斯麥”多次單艦出征,擊傷擊沉了英軍許多艦艇,而它僅僅負了輕傷。“俾斯麥”已成為一隻扼守在大西洋交通要塞的惡狼,經常伏擊盟軍商船,嚴重破壞了盟軍在海上的運輸線。不幹掉它,大西洋永無寧日。
“俾斯麥”前腳剛出港口,英國海軍就對它製訂了圍剿計劃,動用起了密碼破譯,無線電偵向,飛機偵察等一切手段,開始了對惡狼的追蹤。
幾天後,“俾斯麥”通過了卡特加特海峽。剛露麵就被瑞典的巡洋艦發現了,瑞典隨即通知了盟友英國。機不可失,聽到這消息後,
英方立即派出戰鬥群趕往卡特加特海峽,準備一舉消滅對手。
可是,當大夥趕到海峽後,海麵卻平靜得很。別看“俾斯麥”個子大,航速可不低,它早就離開了海峽。
“想溜?沒門!”英國海軍立即派出大量的偵察機。十多個小時過去了,飛機一無所獲陸續返回,隻剩最後一架了,飛行員已在波羅的海上空兜了好幾小時,還是沒能發現目標,他不禁焦急起來,因為油料即將耗盡。突然,透過雲隙他發現海麵上有條巨大的水跡——上帝,是“俾斯麥”!消息一經傳回,英方迅速命令就近四十餘艘戰艦圍堵上去。
一場惡戰即將展開!
5月22日,英國海軍部分艦隊追上了“俾斯麥”,準備發起進攻。可就在這時,大西洋上空雨雪交加,戰鬥機無法起飛,匆匆趕來的都是些輕量級戰艦,在沒有空中力量支援的情況下,貿然進攻隻能是以卵擊石。但一看到目標,大夥都抑不住內心的興奮,不假思索開了火。果然,才幾個回合,英軍就被打得灰頭灰腦的,隻好紛紛退出戰場,而對手卻毫發無損。也難怪,“俾斯麥”的主炮射程優於對手,沒等英艦靠近就敲掉了對方。
“哼,不自量力!”呂特晏斯洋洋得意地望著潰不成軍的對手,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將軍,要不要發個電報回去,請求總部派兵增援?”副軍走過來,詢問道。呂特晏斯搖搖頭,這不過是小小的遭遇戰,不必在意,以前出航時不也碰到過火力更強的英國艦隊,照樣打得對方落花流水。接著,他按原定航線上路了,沒再理會身後的殘兵敗將。然而,呂特晏斯並不知道,這隻是個前奏,更激烈的戰鬥即將來臨。
第二天,英國海軍大部分主力趕來,團團圍住了“俾斯麥”。麵對蜂擁而來的對手,呂特晏斯也很吃驚,但他很快鎮定下來,迅速作好了應戰準備。
“砰”,英國主力戰艦“胡德”號打響了第一炮,其餘的戰艦也相繼開火。一開始麵對鋪天蓋地的炮彈,“俾斯麥”被打蒙了,分不清東南西北。不過,呂特晏斯不愧是名老將,他抓起話筒命令道:“集中所有火力,擊沉‘胡德’號!”不大工夫,“俾斯麥”一枚400毫米口徑的炮彈擊中了“胡德”號彈藥艙,“胡德”號頓時發生了連環爆炸,艦體被炸得四分五裂,轉眼沉入了海底。緊接著,“俾斯麥”又調轉炮口,瞄上了英艦“威爾士親王”號——它也是英軍的主力艦。盡管英軍的炮彈密集得像蝗蟲,紛紛落在“俾斯麥”甲板上,但卻沒能給它造成致命傷。“俾斯麥”邊躲閃邊死死咬住目標不鬆口,不到幾分鍾,“威爾士親王”便身中4發炮彈,連艦橋都被炸飛了,指揮官當場斃命,不得以,它隻好施放煙幕退出了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