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家鄉的閣樓(1)(3 / 3)

爭取不凡誠然可敬可佩,然而甘於結結實實的平凡,如小淩、如小倪,則更可愛可羨……這個世界很大,機會確實很多,然而這個世界也很小,機遇又極為難得,我們應在奮力進取與適可而止之間取得一種平衡,我們要懂得這個世界不單是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的,恰恰相反,這個世界是為平凡的人而存活。

為你自己高興,因為你的努力奮進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為你自己高興,因為你能夠如現在這樣也真是挺不錯;為你自己高興,因為你不為自己設置徒添煩惱的標竿,更不受他人那出於好意而設置的縹緲標竿而蠱惑;為你自己高興,為你那平凡而充實的、問心無愧的存在而高興!

[鑒賞]

劉心武(1942~)四川成都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母校留念》、《班主任》,長篇小說《鍾鼓樓》獲茅盾文學獎。

人生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哪怕是生活中極其平凡的一件小事情,隻要認真去挖掘,也能折射出富有新意的人生哲理。

人生在世要學會隨遇而安,過於奢求,往往適得其反。我們長期張揚的人生立意毫無疑問地是拚搏、奮發、向上……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的。但事實上,如果僅僅朝著這一條人生線索機械地想下去做下去,也容易導致人生的偏麵。說不盡的苦惱,脫不了的愁緒,本來好意的人生攀登卻成了自己生命的沉重包袱,這難道能算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社會是多維度的,人生也應該是多維度的。劉心武以作家的敏銳從兩件小事中發現了人生所需要的另一麵態度—我們應在奮力進取與適可而止之間取得一種平衡,我們要懂得這個世界不單是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的,恰恰相反,這個世界是為平凡的人而存活。

這篇散文從形式上看似乎平常又平常。主要結構由兩件幾乎人人都遇到過的小事組成,加上一些帶有一定抒情色彩的議論。它的妙處就在於把這簡單的事件和普通的道理經過組合後自然得到了一個十分深刻的哲學命題,而這一哲學命題又通過這簡單的事件和普通的道理使許多常人感覺得清清楚楚,絲絲入耳。

平常的形式產生了神奇的內容。大徹大悟本應以大智大慧為前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就是作家特有的心靈感悟。

渺小與偉大,歡樂與痛苦,貧窮和富有,名人和常人……世間的人事本身就是這樣對立而統一地運行著、變化發展著,難道我們聽了作家這麼誠懇的話語還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嗎?

這是一篇難得的充滿普通人激情的哲理散文—雖然它的語言是那麼的通俗又通俗,所講的事情是那麼的平常又平常。

我們相信,無論是偉人名人,還是黎民百姓,無論是走紅社會的歌星,還是默默於機床邊操作的工人,讀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徹悟感、解脫感或輕鬆感。不滿、愁悶、嫉妒、埋怨……都有可能從自己的靈魂中逃走。一篇小文章能有這樣的神奇!但我們看得出來,作者確確實實在用誠懇的語言盡力對你講說這樣一種良好的人生態度。並勸慰人們要善待自己的人生。

離不開你。

茹誌鵑。

一。

她是誰呀?有三十多歲了,長得可真稱得上美麗。高高的身量,典型的鴨蛋臉,挺直而線條優美的鼻子,沉穩的大眼睛,但又有細長的眼梢,更透出一股靈秀之氣。

她抱著一個用網兜兜著的有蓋瓷缸,一個鹽水瓶裏,灌滿了原汁雞湯,站在薩爾圖醫院門口,站在凜冽的冷風裏。這可是一九七六年元月的風呀!冷得刺骨。

“讓我進去吧!”她對醫院的門衛說。

“不行,有外賓要來。”

但是從早晨站到了日中,外賓還沒來,她焦急了,求門衛說:“讓我送上去吧!我回去還要趕三十裏路呢!”

“不行。”

“我家裏還有孩子呢!”

“不行。”這可是門衛的權力。有一種人就善於把不大的權,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來,這也是一技。

她抱著拆去骨頭的雞肉,雞湯,自己卻不想吃,也不想喝。她望著三樓的病房,那裏有她的丈夫,一個剛剛失去雙臂的丈夫—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需要她去喂,去洗,去穿,去……去幫他活下去。她不知跟門衛怎麼說好。她不會說話,她隻有哭了。這是從丈夫受傷以來,她第一次當著人流了淚。

大顆的淚珠兒啊,慢點流吧!不要落到地上,也別用衣袖去拭,應該從彩虹裏抽出那七色的線,把它穿起,掛到天上,讓西方的一切愛神在它下麵黯然飛翔,讓東方的一切觀音瞪眼仰望。

下午,外國的朋友們來了,她(他)們看到了雪白的病房,整潔的手術室,但是多麼可惜,朋友們卻沒有見到這麼美的一個婦女,這麼美的一顆心靈,她就站在醫院的大門口。

她是誰呀,這位婦女?……因為她在薩爾圖,人們隻知道她是大慶人。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