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著本子和筆,到園中找一個最不為人打擾的角落,偷偷地寫。那個愛唱歌的小夥子在不遠的地方一直唱。要是有人走過來,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筆叼在嘴裏。我怕寫不成反落得尷尬。我很要麵子。可是你寫成了,而且發表了,人家說我寫的還不壞,他們甚至說:真沒想到你寫得這麼好。我心說你們沒想到的事還多著呢。我確實有整整一宿高興得沒合眼。我很想讓那個唱歌的小夥子知道,因為他的歌也畢竟是唱得不錯。我告訴我的長跑家朋友的時候,那個中年女工程師正優雅地在園中穿行;長跑家很激動,他說好吧,我玩命跑,你玩命寫。這一來你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寫,哪一個人可以讓你寫成小說,是中了魔了,我走到哪兒想到哪兒,在人山人海裏隻尋找小說,要是有一種小說試劑就好了,見人就滴兩滴看他是不是一篇小說,要是有一種小說顯影液就好了,把它潑滿全世界看看都是哪兒有小說,中了魔了,那時我完全是為了寫作活著。結果你又發表了幾篇,並且出了一點小名,可這時你越來越感到恐慌。我忽然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質,剛剛有點像個人了卻又過了頭,像個人質,被一個什麼陰謀抓了來當人質,不定哪天被處決,不定哪天就完蛋。你擔心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文思枯竭,那樣你就又完了。憑什麼我總能寫出小說來呢?憑什麼那些適合作小說的生活素材就總能送到一個截癱者跟前來呢?人家滿世界跑都有枯竭的危險,而我坐在這園子裏憑什麼可以一篇接一篇地寫呢?你又想到死了。我想見好就收吧。當一名人質實在是太累了太緊張了,太朝不保夕了。我為寫作而活下來,要是寫作到底不是我應該幹的事,我想我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氣了?你這麼想著你卻還在絞盡腦汁地想寫。我好歹又擰出點水來,從一條快要曬幹的毛巾上。恐慌日甚一日,隨時可能完蛋的感覺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壓根兒沒有這個世界的好。可你並沒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可是不必著急的事並不證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總是決定活下來,這說明什麼?是的,我還是想活。人為什麼活著?因為人想活著,說到底是這麼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可我不怕死,有時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時候—說對了。不怕死和想去死是兩回事,有時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來就不怕死的人是沒有的。我有時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於不想活呀?可我為什麼還想活呢?因為你還想得到點什麼,你覺得你還是可以得到點什麼的,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價值感之類,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這不對嗎?我不該得到點什麼嗎?沒說不該。可我為什麼活得恐慌,就像個人質?後來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錯了,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活著。你明白了這一點是在一個挺滑稽的時刻。那天你又說你不如死了好,你的一個朋友勸你:你不能死,你還能寫呢,還有好多好作品等著你去寫呢。這時候你忽然明白了,你說:隻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或者說隻是因為你還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是的,這樣說過之後我竟然不那麼恐慌了。就像你看穿了死之後所得的那份輕鬆?一個人質報複一場陰謀的最有效的辦法是把自己殺死。我看出我得先把我殺死在市場上,那樣我就不用參加搶購題材的風潮了。你還寫嗎?還寫。你真的不得不寫嗎?人都忍不住要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你不擔心你會枯竭了?我不知道,不過我想,活著的問題在死前是完不了的。

這下好了,您不再恐慌了不再是個人質了,您自由了。算了吧你,我怎麼可能自由呢?別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所以您得知道,消滅恐慌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消滅欲望。可是我還知道,消滅人性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消滅欲望。那麼,是消滅欲望同時也消滅恐慌呢?還是保留欲望同時也保留人生?

我在這園子裏坐著,我聽見園神告訴我: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每一個倒黴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台太近了。

我在這園子裏坐著,園神成年累月地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七。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隻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隻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於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如今我搖著車在這園子裏慢慢走,常常有一種感覺,覺得我一個人跑出來已經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舊像冊,看見一張十幾年前我在這園子裏照的照片—那個年輕人坐在輪椅上,背後是一棵老柏樹,再遠處就是那座古祭壇。我便到園子裏去找那棵樹,我按著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著照片上它枝幹的形狀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經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纏繞著一條碗口粗的藤蘿。有一天我在這園子裏碰見一個老太太,她說:“喲,你還在這兒哪?”她問我:“你母親還好嗎?”“您是誰?”“你不記得我,我可記得你。有一回你母親來這兒找你,她問我您看沒看見一個搖輪椅的孩子?……”我忽然覺得,我一個人跑到這世界上來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獨自坐在祭壇邊的路燈下看書,忽然從那漆黑的祭壇裏傳出一陣陣嗩呐聲;四周都是參天古樹,方形祭壇占地幾百平米空曠坦蕩獨對蒼天,我看不見那個吹嗩呐的人,唯嗩呐聲在星光寥寥的夜空裏低吟高唱,時而悲愴時而歡快,時而纏綿時而蒼涼,或許這幾個詞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聽出它響在過去,響在現在,響在未來,回旋飄轉亙古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