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閑人是一個階級,這肯定有人要批評用詞不準,那麼,是一些人,是階層,是……反正閑人在社會上多了。據聞在一次高級的會上,天文學家說,因為天上的太陽的黑子增多才有了這些閑人,地理學家說,因為地上的草木減少才有了這些閑人,人類學家卻一口咬定是人太多的緣故,南瓜葫蘆一條蔓上花開得太多必然是有荒花的。會議上的這些爭論當然閑人不可能聽到,聽到的是平日周圍的人喊其“閑人”,閑人就甚是不悅,回一句:哼,我們才是忙人哩!

[鑒賞]

這篇散文收集在賈平凹的散文集《人跡》的第一組中,而在這第一組中,賈平凹旨在寫出“社會的芸芸眾生相”。閑人,便是這芸芸眾生相中之一種。

我們不能不佩服賈平凹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當代社會中一群年輕人獨具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並通過藝術的提煉和大筆勾勒,展示出一批閑人形象。這些閑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穿衣打扮、風度氣質都與一般人不同。他們沒有一定的生活原則和目的,沒有信仰也沒有權威。他們不修邊幅卻嘲笑衣著整齊而不倫不類的人,他們心寬體健胃口好,他們錢不多卻隨意揮霍,朋友多但沒有貴賤之分,瞧不起小偷流氓之流卻愛肆意談論女人,遊手好閑卻又有那麼點俠義勁,好管閑事又往往不落好,不怕苦不怕死卻怕結婚和寂寞。而他們又是坦率真實的,更是極聰明、有文化的。他們什麼都懂,什麼都不精。他們就是以這種反傳統的麵目出現在世人眼裏。他們對一切都滿不在乎,可謂瀟灑人生,而當他們在無所事事,偶聚在一個狼藉不堪的小屋裏,一邊手抓鹵豆和雞腿,一邊海闊天空,談論人生種種時,又不免失落感傷,便一醉到天明。

這難道是新時代下的多餘人形象?新時代從封閉走向改革開放,傳統文化失去往日的神威,而思想開放,價值觀念更新,新的文化體係卻尚未成熟;這是一個探索、彷徨的時代啊。隨著現代化的艱難起步,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弊病。於是,麵對這樣一個時代,一部分有文化有思想,然而卻看不到未來前景的年輕人,被眼前的暫時困頓所困惑,為精神上的無所適從而苦悶。他們不滿現狀,又無力改變現狀;他們不甘寂寞,又找不到出路,隻能不斷尋求刺激安慰自己。由於失去了精神支柱和理想信仰,他們隻能以落拓不羈、玩世不恭的態度處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悶了,發發牢騷而已。他們隻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些閑人形象,正反映了時代變革中一部分年輕人思想的混亂和無所適從,而又沒有找到自己人生位置和責任的變態心理。

作者將社會中存在的閑人進行了客觀而精煉的描述,並未給予明確的定性評價。末句,“我們才是忙人哩!”意味深永。閑人,並非本體意義上之閑人,而是一種值得深思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