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於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就是鬆樹的風格。
魯迅先生說的“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也正是鬆樹的風格的寫照。
自然,鬆樹的風格中還包含著樂觀主義的精神。你看它無論在嚴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總是精神奕奕,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憂鬱和畏懼。
我常想:楊柳婀娜多姿,可謂嫵媚極了,桃李絢爛多彩,可謂鮮豔極了,但它們隻是給人一種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給人以力量。鬆樹卻不同,它可能不如楊柳與桃李那麼好看,但它卻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尤其是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鬆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想到共產主義風格。
我想: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要求於人的甚少,而給予人的卻甚多的風格;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業不畏任何犧牲的風格。
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都應該像鬆樹一樣,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都能茁壯地生長,頑強地工作,永不被困難嚇倒,永不屈服於惡劣環境。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都應該具有鬆樹那樣的崇高品質,人民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隻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計;而且毫無怨言,永遠渾身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的精神。
具有這種共產主義風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艱苦的年代裏,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裏,多少人不管環境的惡劣和情況的險惡,為了人民的幸福,他們忍受了多少的艱難困苦,做了多少有意義的工作嗬!他們貢獻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寶貴的生命。就是在他們臨犧牲的一刹那間,他們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國甚至全世界的將來。然而,他們要求於人的是什麼呢?什麼也沒有。這多使我們想起鬆樹的崇高的風格!
目前,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日子裏,多少人不顧個人的得失,不顧個人的辛勞,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為加速我們的革命和建設而不知疲倦地苦幹著。在他們的意念中,一切都是為了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為了迅速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麵貌,為了使人民的生活過得更好。這又多使我們想起鬆樹的崇高的風格。
具有這種風格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樣的人越多,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也就會越快。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像鬆樹一樣具有堅強的意誌和崇高的品質;我希望每個人都成為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
一九五九年一月中旬於虎門。
[鑒賞]
陶鑄(1908~1969),湖南祁陽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1927年參加革命。建國後,曆任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廣西省委代理書記,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代理書記、廣東省省長、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書記處書記等職。
這篇作品是一篇托物言誌的說理性散文。作者通過對鬆樹形象的生動描繪和對鬆樹風格的高度讚揚,熱情地歌頌了共產主義的風格。
這篇文章,開宗明義,首先交待了作者寫此文的起因和目的。然後從謳歌鬆樹的頑強的生命力入手開始寫鬆樹:“隻要有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時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幹旱旱不壞它。它隻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這種旺盛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使作者對鬆樹產生敬意,同時喚起了讀者的欽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