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爭鋒(2 / 3)

②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致國會的關於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谘文中,提出以“遏製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後這一指導思想被稱之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是美蘇正式冷戰的標誌,其實質是幹涉別過內政,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

③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經濟援助計劃,即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運用,實質是借助經濟手段穩住西歐的資本主義製度,控製西歐以達到遏製蘇聯的目的。

④1949年,美國拉攏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成立了針對蘇聯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以美國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

針對美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的冷戰措施,蘇聯采取了反擊措施。

⑤1947年9月,蘇聯、波蘭等9過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在波蘭舉行會議,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以協調和統一各國黨的行動。

⑥1949年1月,蘇聯、保加利亞等6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經濟會議,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建立一個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相對抗的社會主義世界市場。

⑦1955年,蘇聯和東歐七國成立華沙條約組織。

隨著北約組織和華沙組織的成立,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二、“冷戰”局麵下的國際關係

⑴全麵“冷戰”

①歐洲: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後成立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和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

②亞洲:日本投降後,美蘇以北緯38度為分界線分別占領了朝鮮半島。1948年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先後建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③拉丁美洲:1962年,蘇聯向古巴運送中程導彈,美國獲悉後,封鎖古巴,進入戒備狀態。經過美蘇兩國的談判,蘇聯最後從古巴撤走導彈,古巴導彈危機結束。

⑵局部“熱戰”

①朝鮮戰爭:1950年,朝鮮南北雙方發生內戰,美國組成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威脅中國安全,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1953年,美國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戰爭結束。

②越南戰爭:1961年,美國發動“特種戰爭”。1965年,“特種戰爭”上升為“局部戰爭”。在越南軍民的積極反擊下,美國被迫於1973年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複和平的協定》,美軍撤出越南。

三、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影響(合作探究)

(1)消極影響:

①美蘇對抗,進行核軍備競賽,使得世界長期不得安寧,造成國際局勢的緊張,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②導致了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靠蘇聯的局麵;③使世界處於核戰爭的威脅之下。

(2)積極影響:

①美蘇雙方勢均力敵,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②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長期共存,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③促進了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不結盟運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④客觀上也有利於科技的發展

小結:

學史使人明智,隻有從曆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達到我們學史的目的,我們從美蘇吸取什麼經驗教訓呢?

⑴、人類社會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戰後美國推行稱霸全球的政策;蘇聯推行霸權主義和實行大國沙文主義。美蘇爭鋒使世界局勢動蕩,世界人民必須永遠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