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溪流韻》一書,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一是《紅樓夢》和《水滸傳》的人物詩,約180首;二是許懷中教授的《月滿西樓》和林思翔同誌的《山水騁懷》兩部散文集的同名詩,約270首;三是“蟾溪流韻”和“七秩抒懷”,約210首;四是關於健康老齡化的三次講座的講課提綱和《養生之道·養生保健的十大關係》。這本書的讀者主要是喜歡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和關注健康話題的中老年朋友。
《蟾溪流韻》這本書能這麼快就與讀者見麵主要緣於五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得益於老年教育這個平台,抓住創建精品課程的契機。今年老年大學編寫了《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的教材,請中學特級教師陳元度作《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的通俗講座。我自始至終參加學習,從中受到啟發。因此,才有“紅樓夢人物詩”和“水滸傳人物詩”這兩卷,這實際是老年大學精品課程創建活動成果的擴大和延伸。
二是省直機關兩位曾在壽寧扶貧掛職的領導同誌的鼎力幫助和支持。2013年7月17日,20世紀80年代在壽寧扶貧、現任省農林大學校長的蘭思仁同誌到壽寧調研視察,約我到廊橋大酒店見麵。我應邀前往,並順便向他報告了自己的創作成果,敬請他為《蟾溪流韻》一書作序,蘭思仁校長欣然接受,並叫我出版社定好就告訴他。蘭校長的關心對這部書的後期製作是巨大的促進和推動。出版社是省老幹部局原在壽寧角林掛職的林三瑛處長幫助聯係的,她很快就讓我和海峽文藝出版社聯係上了。
三是許懷中和林思翔兩位散文家的精品力作《月滿西樓》和《山水騁懷》。這兩部散文集均有豐富的文學內涵,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們每年出去采風,足跡遍布祖國的名山大川。瀏覽這兩部力作令人神往。沿著他們的心路,緊步他們的後塵,我寫了這200多首同名詩,嚐試了把散文變成傳統詩詞的過程,從中獲得學習的機會,享用了美妙的文化大餐。
四是老年大學詩詞研究學會會長陳元度老師和壽寧詩社社長繆旭照同誌,在百忙中擠時間為我審讀詩稿,推敲文字,謝萬澤同誌創作書法作品《七秩抒懷》。特別是陳元度老師,他對紅學研究頗有成就,針對紅樓夢人物詩,提出了許多很有見地的修改意見和建議,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完美,評價更為準確。更令我難以忘懷的是,炎炎夏日,陳元度老師正在縣醫院住院治療,他一邊吊瓶,一邊為我審閱書的大樣,把全書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包括那些不被重視的注釋,他也逐條過目,糾正錯漏,令我感動不已。
五是寧德市、泉州市老年大學,縣教育局、縣老年大學等單位和原政協副主席郭孟春等同誌,他們“以購代助”給新書的出版以有力的支持。這本書還收錄了我在縣(鄉)老年大學(學校)的講課提綱,學員們聽課後反映很好,對中老年人“促進健康”有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現在,作品已經麵世。在此,特向蘭思仁校長、陳元度老師與各位親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我深知自己對紅學研究還十分有限,傳統詩詞的創作也處在起步階段,因此,難免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連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