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巧防胃火科學保健(1)(3 / 3)

肉類食物中多含酸性物質,因而很容易破壞體內的堿性環境,引起酸中毒,使人犯困乏力,抗病能力變低,從而導致體質變弱。過多食用肉類食物還會使脂肪在人體中堆積,令人患上脂肪肝等病症。

除了最常見的脂肪肝,過多食用大魚大肉還容易引發以下八種病症:急性胰腺炎、肝炎、肥胖症、高血壓、癌症、膽囊結石和膽絞痛、老年癡呆和冠心病等。

所以,雖然魚肉類食品中蘊涵了豐富的營養物質,但由於其多經過油炸等烹飪方法,會造成火性大增,引發胃火旺盛。而魚肉類食品本身所含的過多脂肪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害,人們一定要注意不可過多食用。

談到養生,就不得不說五穀雜糧類在養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國際衛生組織與國際老人協會曾對世界範圍內的長壽者做過飲食習慣的調查與統計,結果發現:長壽者中超過半數經常食用五穀雜糧。

五穀雜糧的範圍很廣,一般有玉米、燕麥、黑豆、紅豆、蠶豆、核桃、栗子、小米、黑豆等。營養學家分析這些粗糧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相對於精製的麵粉與稻米來說,更具有養胃與清火的功效,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不同的五穀雜糧,其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就拿玉米來說,其脂肪、維生素B1和磷元素等含量居於各種穀類食品之首,其脂肪含量是麵粉與大米的1倍還多,胡蘿卜的含量更是精製麵粉與大米所不能企及的。粗糧中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與優質蛋白質等成分,更含有鈣、磷等礦物質與較多維生素。粗糧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而膳食纖維含量卻很高,食用之後更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從而減少熱量的攝取,使胃火維持在正常狀態。此外,粗糧還有利於保障消化係統的正常運轉,可降低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與肥胖症的風險,並有助於抵擋各類癌症與潰瘍性腸炎的發病。

假期或者參加完聚餐,大魚大肉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和精神倦怠。如果多吃一些清淡類的五穀可以讓腸胃慢慢地恢複到正常狀態。在食用過多魚肉之後,多吃一些穀類粗糧為主的主食,並注意增加深色或者綠色蔬菜的比例,同時多喝一些粗糧製作的粥類食品,如養胃的小米粥、麵條湯與燕麥粥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清火作用,讓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部位進行適當休息與調整。

不過粗糧雖好,卻不可亂吃:粗糧中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因而在吃完粗糧之後必須補充足夠的水分才能保證胃腸道的正常消化。成年人每天的粗糧食用量最好維持在50克到100克之內,品種多多益善。但對於老年人與孩子來說,胃腸道的消化功能較弱,不宜過多食用粗糧。

治療痤瘡有好辦法

許多少男少女到了發育階段,臉上便會生出很多痤瘡,這給不少青年帶來了煩惱。對於他們來說,將痤瘡去除掉成了整個青春期的最大願望。

痤瘡在醫學上又稱為粉刺、毛囊炎或麵施,而通俗的叫法為“青春痘”。痤瘡是一種皮膚病,它多是由毛囊及皮脂腺阻塞與發炎所引發。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體內的荷爾蒙會不斷刺激毛發的生長,促使皮脂腺的分泌不斷增多,臉上的油脂增多,這令細菌吸附在皮膚之上,從而引發了皮膚紅腫。也正是因為這種皮膚病多發於青年男女,所以又被稱作“青春痘”。

痤瘡的發病人群一般年齡在15~30歲之間。過了青春期之後,隨著體內激素分泌逐漸恢複正常,人體的油脂分泌也會慢慢減少,痤瘡的發病率自然也會降下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皮膚會慢慢由油轉幹,這也是為什麼年紀越大痤瘡越少的原因。發病的部位一般以麵部為主,有些人在胸部與肩胛處也很常見,有些人甚至胸前與頸後也會長出痤瘡。有些男性還會生出聚合性的痤瘡,給生活與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