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須清胃火
司馬相如一生寫下詩篇無數,這位風流才子最終的死因被很多曆史學家歸罪於放縱的性生活:卓文君的美色最終導致了司馬相如的死亡。司馬相如是否因過分縱欲而死我們無從得知,但是“相如死渴”一事卻為世人所知曉。同是西漢時代司馬家族一員的司馬遷就在《史記·司馬相如傳》中明明白白地告訴了後人:“司馬相如常有消渴疾。”古代中醫中的消渴症,便是現代醫學中所說的糖尿病。
糖尿病在中醫上被稱為“消渴病”,以三多為主要症狀:多飲、多尿、多食。多以陰虛燥熱、肺熱津傷、胃炎熾盛為病理變化。
胃火過熱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過度幹渴。平日中雖然飲水很多,但因為肺部失去了調治之權,水分不能為人體所吸收,而是直接流人膀胱轉化為小便排出,因而尿量增多、尿意頻繁,有人一天竟然會上20多次廁所,每目的排尿總量常在2升以上。西醫認為由於排尿過多,身體失去了大量的糖分,造成了血糖過高,使胰島素分泌過於旺盛導致了食欲亢進,饑餓感大增。
中醫認為雖然糖尿病患者能多食,但因為胃火過於旺盛,患者所食用的食物多為胃火所消化而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由於營養不足,人體會自動利用脂肪與蛋白質補充能量,這往往會造成患者體重下降,虛弱無力。
糖尿病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種類型。中消是由於胃火過盛造成的,其特點為患者多食卻消瘦,而且經常伴有口渴與牙燥的感覺,渾身無力,大便幹硬。
為了清火養胃,糖尿病患者最好進食一些有助於清熱、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蘿卜、菠菜、苦瓜、南瓜、山藥、梨子、雞、兔等。不能過於多食,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蒜、薑、辣椒、酒等應盡量不食用。而一些含糖量過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蜜餞等更是不宜進食。
針對糖尿病中的中消,我們向大家推薦了一些食療方案:
1,取太子參30克左右、兔肉半斤、麥冬20克,煮製之後食用可以清火養胃,生津止渴。
2.黃精20克,玉竹20克,豬胰一隻,做成黃精玉竹豬胰湯食用。黃精具有補脾胃、旺精血之功效,而玉竹可以滋養胃陰、清熱增液,兩者皆有降血糖的功效;豬胰則合乎中醫以形補形的理論。
3.取粉葛250克,大魚頭一個,做成粉葛魚頭湯,可起到清胃養陰、生津止渴之功效。
中醫認為,天上飛的動物都為壯陽之物,而水底遊的、動作遲緩之物為滋陰之物,而糖尿病中消為胃火過盛,所以應少食壯陽之物,而應多食滋陰降火類食物。但食療隻能作為糖尿病輔助性治療,並不能代替藥物治療,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將藥物治療與食療結合在一起,才能遏製糖尿病加重。
少食魚肉,多吃雜糧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魚大肉已由過去的奢侈品變為了普通食物,但過多食用大魚大肉不僅對身體沒有好處,還會造成身體虛弱。經常喝雜糧粥、吃家常飯的人反而身體更為健康。
古書《內經》說道:“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意思是指過多地食用油膩的食物會使人患大的疔瘡,即現在所說的癌症。如果說古人的養生之學為我們留下了一針見血的警示,那麼現代都市人在麵對日益豐富的餐桌時,更應學習古人的養生之道,不要讓大魚大肉成為危害自己健康的罪魁禍首。
一般經過炒或炸的肉類食物,其火性都較大,如果胃火較大的人食用,無疑等於“火上澆油”。很多肉類食物都具有壯陽的效用,如果經常吃這類食物,便會加大胃火,使本來沒有胃火的人也變得胃火旺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