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time
我非常感念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經常罵我,不僅是學業上的不足,還有做人上的不足。是真的罵,罵得我似乎一無是處,直掉眼淚。出來後一路哭回去,真的是感到自尊掃地。有段時間我甚至天天都記著檢查書包裏有沒有放紙巾,生怕不定什麼時碰上他,再挨一頓罵,如果哭得不可收拾又沒帶紙巾可怎麼辦?
如果我某件事做得比較好,他肯定沒好話,雞蛋裏也要挑出骨頭來;如果我沒做什麼事情,但有些言行舉止他看不慣,當然也要教訓我;如果我某件事做得不好,他會教訓我,但最後會安慰我。我曾經以為他橫豎看不慣我,後來又聽說他其實常在別的老師同學麵前誇獎我。
挑些比較溫和的說說吧。有時候,別人說我的不是,我會犯急。他就說,別人說你幾句,你就聽著。說你幾句又怎麼了?難道他說你幾句,他就比你高明了?你就真的不行了?說得對的,咱們就聽著記著;說得不對,也聽著,到底誰厲害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何必為此著急呢?他又說,對於別人的工作,先要肯定,打個驚歎號,然後再慢慢心平氣和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打個疑問號,不要一上來就批別人。他給我的評語有一句是“謙恭不足”,如果不加注意,功夫就全賠進去了,最終吃大虧的還是自己啊!如果處處碰壁,再聰明又有什麼用呢?他還說,你不要說你怎麼怎麼了,評價是別人說的,你隻要說你做了什麼事情,這事情有什麼意義就夠了。——從此我決定以後盡量多說I did,盡量少說I am+adj.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人家自然會從你的各種材料及接觸中感受到,自己用形容詞去修飾自己很容易弄巧成拙。給出內容,把結論留給別人下不好麼?同樣地,對於別人,我也盡量告誡自己要就他/她所做的事而說片麵的結論,而不要直接評價他/她這個人的本身,you are+adj.這樣的話不是應該由我說的。
我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一開始就這樣和風細雨地說肯定是聽不進去的,就是聽進去很快就忘了。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罵起來根本不顧我的麵子,有時僅僅是我在他教訓時,不服地插進一句申辯,又給他另起一段教訓的理由。後來,別人再說什麼,我一律是先靜靜地聽完,才慢慢地說自己的意見。
現在逐一從頭細想,我真的是非常感念他對我的教誨。就像從小我媽媽對我說的:“如果我不愛你,就不會說你。”無怪乎他的某些學生,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十幾年來,年年聖誕前不忘給他寄卡片及全家歡的照片。他的教學方法肯定不是惟一正確的,很多話的確也說得不太對,但他卻是切身為學生著想的。
我的老師不怕我沒有激情和理想,隻怕我不知道天高地厚,以後釘子碰得一塌糊塗,痛的是自己。我也希望我的理想不僅僅是個美好的願望。其實,我的理想隻是做個優秀的研發人員,但是一拿著名大學或研究中心faculty的resume來比,一看某些職位的每一項要求,我就比出了自己的大差距,也比出了自己應該努力和彌補的方向。我知道如果我沒有直麵自己缺點的勇氣,我的理想隻能是夢想、幻想。讚揚或者批評過我的人,很快就會忘記他們所說過的話。但是如果我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和事實上應該做的事,吃虧的隻能是自己。這是自己的人生責任,不會有人替我來負。
從小聽慣了些熟爛道理,什麼“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後來突然覺得非常對。在多次覺得我的老師踐踏我的自尊後,我也突然感到,自尊不是別人可以剝奪或給予的,自尊就是自己給自己的。
我對“痛說家史”不以為然,是因為我知道這個社會不會因為你的出身、你的性別容貌、你所經曆的坎坷、你的良好願望而給你一個優先權,是考能力的公平競爭,就隻有共同的標準線。我的痛苦和坎坷是親人朋友包容的,不是學業、職業生涯包容的。
我的老師對我的要求,我想我一輩子也別想樣樣做到,我想他自己也不行。但這起碼是我一生為之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自己能夠心平氣和地寫文章,心平氣和地過日子,心平氣和地與周圍的人共處,我的激情和理想隻會在自己心中燃燒。這肯定遠不是世上惟一的標準,卻是我個人崇尚的生活態度。
我無意充當任何類似人生導師的角色,也無意宣揚任何人生哲學——隻要想想我的年紀和成績我就啞然失笑,差得太遠啦!我隻願在此與喜歡看的人分享我的老師和父母對我的教誨,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