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你並不像你想象得那樣健康(1 / 1)

在某些方麵,人們似乎本能地相信宿命,就比如健康,一直覺得健康是與生俱來的、上帝賜予給人類的禮物,既然上帝賜予我們以生命,理應以神的力量保護它,而我們,隻需要這樣安穩地一個七日接著一個七日過活罷了。

為此,單位組織的大小體檢項目,很少有人參加過,因為大家覺得自己還年輕。而生命和年輕這二者本身就是健康的保證。

可是,今年——公元2007年,這樣“健康由天論”在一個接一個的死亡事件麵前再也無法立足。

2007年5月13日晚,人們心目中永遠的“林妹妹”香消玉勳。這一次,罪魁禍首不是封建禮教,不是世俗觀念,不是命運多舛,而是因為乳腺癌。有人說:自她之後,萬千黛玉再無顏色。

隻是,走的時候,她才42歲。

有人說林妹妹的死和她性格中的纖細、柔弱、憂鬱有關,那麼,快樂的人兒是否安然無恙?

2007年6月23日晚,著名相聲演員侯躍文在家中突發心髒病,經急救人員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原因為心肌大麵積梗死,享年59歲。

當然,和性格內向、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不同,這次離我們而去的,是個能夠把無數中國人逗樂的笑星,和他“結伴而行”的還有傅彪,還有馬季,還有很多很多人。

他們足夠年輕,足夠富有,足夠鮮活,他們的健康狀況又如何呢?“昨天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沒了呢?”這樣痛心的困惑我們聽了太多太多。

這不是上帝的錯,錯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忽視了健康,懈怠了生命,縱容了死亡。其實,我們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健康。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用事物發展的觀點來看,人體每個器官每天都在運動變化中,這個發展過程中有一個病變臨界線,超過了線值就是疾病。然而,線值內的器官質量、健康程度是不一樣的,工作壓力、精神緊張、營養失衡、環境汙染、自然衰老,都在促使它在向疾病發展。器官變化中形成的質量差異,往疾病臨界線的發展就是不完全健康。

用事物關聯性觀點來看,人體的各個器官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而各器官的質量程度又不完全相同。在相互作用中弱器官要影響、牽製強器官的發展。因此,這種不平衡就是不完全健康。

另外,隨著現代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裏。飲用水、空氣、食品添加劑、蔬菜生長過程中使用農藥化肥、動物飼料中添加的大量激素……這些傷害就發生在不知不覺當中,當我們還在沾沾自喜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時,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走向了疾病。其結果就是我們當中約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英年早逝的案例層出不窮。

有人說:受那些“健康衰人”的啟發,2007年夏天,我平生第一次,認認真真地自費作了一次全麵體檢。正像我擔憂的那樣,雖然平時沒有任何痛癢,還是查出了不下3種疾病。不過,我比林妹妹幸運,因為我發現及時,我有足夠的時間來調理我的健康;我比侯躍文聰明,因為我知道死亡是可以避免的,隻要我們勇敢地對健康負起責任來!

不知以上之言大家聽了會有何感想,我們隻聽得別人說:成名要趁早,其實,健康,又何嚐不是如此呢?輸了健康,贏了世界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