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巧闖第三關(1 / 1)

第1章第3節巧闖第三關

1.嶽飛《滿江紅》中,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

A.匈奴統治者 B.女真統治者 C.契丹統治者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有人認為嶽飛說笑談渴飲匈奴血,但南宋之前匈奴這個民族不是就已經消失了嗎,嶽飛那個時代哪來的匈奴人呢?其實這是借代的表現手法,以匈奴來借代北方的金。

2.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始於哪個朝代?( )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啟蒙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姓,其中單姓440個,複姓60個。

3.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其中“黃”指的是什麼?( )

A.黃河 B黃山 C.黃帝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炎黃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

4.“一問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 ( )

A.天、地、人 B.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 C.爺爺、爸爸、哥哥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三不知”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晉荀瑤帶領大軍伐鄭,當時荀文子認為對敵情不了解,不可輕進。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據此可知,“三不知”意思是對事情的開始、經過、結局都不了解。

5.“皇帝”作為國家元首的正式稱號,始於:( )

A.朱元璋 B.漢武帝 C.秦始皇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起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他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帝號,從此統一天下的帝王就被稱為皇帝。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的作者生活的年代,與詩中所描述的曆史事件發生的年代,大約相隔了:( )

A.400年 B.500年 C.600年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赤壁》。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杜牧的生卒是公元803~約852年,相差了大約600年。其實,如果你知道杜牧是晚唐的詩人,基本也就能辨別出來了。他和李商隱被後人稱為“小李杜”,是晚唐非常有名的一位詩人。

7.“刺配”這種刑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A.五代 B.宋朝 C.明朝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刺配”這種刑罰,始於五代的後晉。後晉以前的流配,限於遠涉,而不刺麵。到了宋代,還把刺麵與脊杖、流配等刑罰施於罪犯一身,美其名曰“打金印”。

8.“大夫”在我國古代是指:( )

A.醫生 B.侍衛 C.官職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後在魯、齊、燕、魏等先秦諸侯國中,國君之下設有卿、大夫、士三級官職。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

9.唐中後期史學家蘇冕的《唐會要》是哪種史學著作的體裁?( )

A.編年體 B.紀傳體 C.會要體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會要體是一種分門別類記述一個朝代典章製度的史書體裁。《唐會要》是會要體的創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