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心懷叵測(1 / 2)

黑龍使的神色更加陰沉了,幾乎要同坑底深處的昏暗之色相融合。他低聲冷笑,說不出的怨毒,隨著這聲聲笑音逐漸迸發,自言自語道:“對待敵人不可過於狠毒?不可絲毫不給人留有餘地?拿‘天滅地絕粉’向人眼珠子裏撒,果然慈悲得‘狠’!好哇!好!我這不是還活著嗎?這條命暫時是無憂了,我真後悔當初為什麼不一口氣將那毒粉吞了,一了白了,勝於此刻這般受罪!”

忽然他心中一驚,像是一隻無形的手猛然間掐入靈魂的喉嚨,他再次抬起頭來之時,“陰雲”已一掃而空,慘白的麵色反襯著似乎來自地獄的的陽光,一張一揚,一閃一逝。

他聲音有些顫抖,而又不為自己所察覺地問道:“您……您的兒子,可是那個叫……叫……叫伏……”

那老婦人一臉驕傲自得的笑容,肯定道:“伏羲!是啊!他就是我的兒子!這小子就是喜愛胡鬧,不過為人倒正直果敢,有勇有謀。族中好些個閨女都瞅上他了,喲!你瞧我這張老嘴,一誇起自己的兒子來總是不怕人家笑話的沒完沒了。小兄弟可別見笑?”口裏雖如此說,但內心深處,實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而感到老懷暢慰。唯一的缺憾便是這小子頑劣不堪,不將終身大事放在眼裏,一直都未婚娶,老人家抱孫子的急切心情,是再真切不過的了。或許,逐漸衰頹的人隻有看到這種象征性的生命的延續,才會使內心稍感安慰。

“伏羲”這兩個字就同伸進黑龍使胃裏的一根木棍,攪動著裏麵的胃液,他險些嚇得將方才吃的東西全都嘔了出來。這種驚懼充斥著他的大腦,遠比任何食物更能讓他感到“再飽”不過了。

恐懼占去了他體內一些空白的地方,包括胃口。生物在遇到致命的危機時,總會非條件反射地表現出一些不可思議的本能,智慧了較往常為高。

“死在伏羲手裏,比回到族中被同類剝皮下酒要痛快得多。”黑龍使稍稍冷靜了下來,雖然終究不免一死,但死在敵人手裏,龍王按照規矩是不會為難其子女、家人的。

想到這裏,他寬慰了許多。不過限定一個人的死期,並不可估算地等待下去,實在是令人無法忍受的。這種精神上的折騰會大大地加強對死亡的恐懼感。讓人不由自主的幻想起過去、現在、未來……

難道死人也有未來?唯心主義者或許承認,幸好黑龍使接受的是純粹的唯物主義哲學觀。

他甚至預感到心髒被刺穿時的痛苦,他不敢想像,也不願去想,而這種感覺偏又死皮賴臉、死纏濫打,一點點地在他的思維中滲透著,融化他僅有的那點兒勇氣。

這世上本就沒有視死如歸的人,視死如歸不過是一種極端無奈的表現,是人們用來掩飾內心恐懼的自我安慰罷了。安慰別人的同時,也安慰了自己。所以,黑龍使並沒有徹底的放棄,他還要做最後的掙紮。

“掙紮又有什麼用?回去還不是死的更慘?”可此刻的情況的確又變得有些撲朔迷離,這個善良慈悲的老婦人“脫穎而出”,一下子成了黑龍使最後的救命稻草,他怎麼會輕易錯過?不管希望有多大,他總要試一把,無需賭本的豪賭,誰都會去選擇。

伏羲可能馬上就會來,可能已經來了,也可能正在路上,或者也有可能還沒打算立即動身。黑龍使當然更希望是後一種情況。他向來自負,極為看重自己的能力,可此時此刻,他卻祈求上蒼賜予他更多的運氣,將伏羲到來的時間一推再推!

他從來都不向天奢望什麼,這是第一次,如果成功了,或許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機會。如果不幸失敗,第一次也就成了最後一次。

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冷靜,而不是驚慌失措。雖然最要緊的是爭取時間,越快越好。冷靜地去思索問題或許會慢一些,而驚慌失措地去思索問題卻永遠得不到理想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