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文化篇(3)(3 / 3)

然後,我用二胡和簫作了表演。孩子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中國民族樂器。我於是作了簡單介紹。我告訴他們,二胡是中國特有的樂器,中國人把它叫做“TWO—STRINGED VIOLIN(兩根弦的小提琴)”。“簫”與西方的橫笛雖然同屬管樂樂器,但“簫”是豎著吹的。最難的是,氣是從頂部的小孔中吹進去,難度很大。我為孩子們吹奏了我童年時最喜歡的歌“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看見孩子們都陶醉在優美的樂曲聲中。我想,這不是我吹得好,而是樂曲本身的旋律和曲調太美了。可見音樂是沒有國界的。

歌舞表演結束後,我和小演員們來到台下。STAN擺開了一張大桌子,開始表演中國畫。我則帶領孩子們做遊戲。

我琢磨了半天,現在的兒童遊戲已達到了“世界大同”:遊戲機、機器人……到底什麼樣的遊戲才是典型的中國遊戲。這時,我們猛然想起了小時候玩的“老鷹抓小雞”。

我讓小“香蕉人”排成一隊,小學生們也紛紛舉手要求參加,我同意了。好在遊戲難度不大,我講了講遊戲規則。然後讓其中的一個孩子出列當“鷹”,麵對“老母雞”率領的“小雞”們。“小雞”們一個個抓住前麵“小雞”的後襟時,隊列很像一條色彩鮮豔的“龍”。當“老鷹”左右跑動要抓“小雞”時,“龍”就舞了起來。新西蘭的孩子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麵,他們發出了陣陣歡呼聲。做了一次示範後,學生們自動地組成了幾條“龍”。他們玩得是那樣高興,簡直有點忘乎所以。我心裏也特別高興,想不到一個中國遊戲就這麼快被新西蘭的孩子們接受。一個小“香蕉人”的媽媽對我說:“邱先生,您這個遊戲可以在新西蘭申請專利呀!”我說:“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算了吧!中國的四大發明都沒有申請專利,60年代中國人發明的牛胰島索也沒有申請,我這個就算是送給新西蘭的一件禮物吧!”

我教完遊戲後,到STAN那裏看了看。他的桌子邊上圍了一大群孩子。STAN在畫他最拿手的金魚。他畫的速度雖然很快,但架不住要的人多。一條條金魚帶著鮮豔的水彩就被孩子們“抓”走了。

孩子們玩“老鷹抓小雞”足足有1個小時。這時,我到廚房看了看。我原打算讓孩子們看看使館的夫人們怎麼包餃子,但是他們都願意做遊戲和看書畫表演,所以這裏顯得很冷清。我對大使夫人和小倪說:“今天來了這麼多孩子,加上使館的人,共有200多張嘴,按每人10個餃子算,至少也得包2 000隻餃子。咱們快包吧!”於是夫人們行動了起來。

我看著人手不夠,便拿出我的看家本領——擀皮。

由於廚房的火小,鍋也小,煮出來的餃子供不應求。孩子們吃得那份高興勁甭提了。有的孩子向我提出帶幾個餃子回家給家裏人嚐嚐。我說每人最多可以帶5個,這樣一來,使館的人每人隻能吃上兩三個。

下午,“文化日”場地移到另一所學校。閉幕時,那位官員說:“今天是本屆文化周中內容最豐富,也是最精彩的一天。我一定要給你們大使寫封感謝信。”

一天下來,我們雖然都餓著肚子,一個個口幹舌燥,但心裏都特別高興。也許這是我在新西蘭期間做的最小但也是最有意義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