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恐懼心理還表現在對食物的恐懼上。有許多食物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但其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容易引起老年疾病,不太適宜某些老年人經常食用,不過適當吃一點還是無礙健康的。然而患有恐懼心理的老年人,往往害怕得病不敢品嚐,這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恐懼心理的表現方式還有很多,如害怕筋骨損傷而拒絕運動,害怕病痛而過量服藥等等。
對於這些老年恐懼症的治療方法,必須以心理方法為主,如培養老年人樂觀的性格、減少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擴大交往範圍等等。同時,要適當輔之以藥物治療。總之,老年人過多的恐懼無濟於事,要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調節。
抑鬱心理有害健康
在所有心理障礙中,抑鬱症是最常見的一種,就像人平時的感冒、發熱一樣。據不完全統計,在60~70歲的老年人中,抑鬱症的發病率較高。因此,要給予特殊的重視。
了解抑鬱症的病理表現,早發現、早治療,是治愈老年抑鬱症最有效的方法。以下是抑鬱症的一些具體表現:
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無愉悅感;
思維遲緩或自覺思維能力明顯下降;
精力明顯減退,無原由地持續疲乏;
動作明顯緩慢,焦慮不安,易發脾氣;
失眠或睡眠過多;
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
性欲明顯減退;
反複出現自殺念頭或行為。
隻要發現老年人具有持續兩周以上的抑鬱、悲觀、焦慮情緒,都可能是老年抑鬱症。
研究證實,抑鬱和大腦神經遞質——五羥色胺的缺乏有直接關係。隻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及時而正確地使用藥物治療,提高大腦五羥色胺的濃度,一般都能很快康複。
另外,除藥物治療,老年人自身的調節也很重要。要主動增加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社會接觸,消除抑鬱心理。
如何填補空虛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盡管身體健康,生活優裕,但涉及到親情、友情、愛情時,總是感到空虛,沒有感情寄托,這對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老年人要注重親情、愛情、友情的力量,以填補心靈的空白。
濃厚的親情能夠給老年人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逢年過節,有親戚來探望,老年人心理會備感溫暖。或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看望親戚,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愛情在許多老年人看來,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品。平淡而煩瑣的生活早已將愛全部埋藏在柴米油鹽中。老兩口經常是默默相對,無話可說,或者是為點小事爭吵不斷。這樣的生活對老年人健康是很不利的。
老年人應該正確地認識到,愛情伴隨著人的一生,並在人的生命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與心愛的人相依、相守,一起分擔生活中的快樂與痛苦,是一種幸運與幸福。珍惜愛情,讓愛情填補心靈的空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而經常走訪老友,共同回憶年輕時候的點點滴滴,談論共同的興趣、愛好,也是一種難得的快樂。當老年人身處各種友情的包圍之中時,心情一定是十分愉快的。相反,當老年人離群索居時,伴隨著的也往往是苦悶、孤獨。
可見,對於老年人來說,愛情、親情和友情同樣是缺一不可的。
依賴心理有害健康
心理學家認為,過分依賴別人,就是過早地把自己歸入老年行列,容易失去生活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加速身心老化。
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發生減退,活動能力受到限製,特別是一些年邁體弱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家庭、親人、社會的關心和照料,這屬於正常的需求。而依賴心理與家人對老人的關心照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本身可以獨立自主地安排生活。隻要對病情稍加調養,並注意飲食、運動等方麵的禁忌,病情不僅不會影響生活,而且能夠逐漸好轉或者恢複。但如果過分依賴別人的照料,總覺得自己離開了別人就不行,就會喪失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意誌,削弱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內在的抗病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依賴心理也是老年人的一種消極表現。一旦在生活上、家庭上遇到困難,他們就會對未來失去信心,精神上便會受到打擊,變得情緒消沉。如果老年人的依賴心理得不到滿足,就會感到生活乏味,缺乏安全感,健康每況愈下,還可能由於這種依賴心理的破壞而發生憂鬱症等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