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老年人的心理與健康(3)(1 / 3)

老年人閑來無事,可以回到童年時代居住過的舊居,或去拜訪少年時代讀過書的母校,仿佛自己又回到童年,回到學生時代。故地重遊,可以觸景生情,童心又可再度萌發。

寫些青少年時代的回憶錄。追憶逝去的歲月,再次體味其中的樂趣,讓美好的東西在腦海中再次上演。寫作時需要動腦筋回憶,這樣有利於腦部的保健。

另外,老年人可以擴大社會交往。找老友互相談談心,消除寂寞和惆悵,衝淡和消除不良的情緒。多參加一些健康的娛樂活動,既舒暢胸懷,樂而忘憂,又可作為疾病康複治療的一種手段。

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為短期的旅行製訂個計劃。清新優美的環境,可使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自然有利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孤獨寂寞有害健康

從心理學角度講,孤獨感是一個人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空虛的內心體驗。孤獨寂寞的生活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大敵,但人到老年,由於衰老、退休、子女長大獨立、喪偶等原因,產生孤獨感是不可避免的。於是,如何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老年人必須重視的問題。

產生孤獨、寂寞感的主要原因,除了外界的強迫因素外,一是自己過於潔身自好,或自命清高,不善交往;二是自己過於自卑,缺乏積極從事交往活動的勇氣。

事實上,人與社會有著種種千絲萬縷的聯係,也正因為有著這些複雜的關係,人的生命才有價值,生活才有意義。而自我封閉的孤獨感會造成持久的社會心理壓力,使得有些人尋求消極的精神寄托和感情依賴。

另外,長期的孤獨感還會引起抑鬱和自暴自棄,造成情緒紊亂和免疫機能下降,使人的免疫係統受到影響,易患各種疾病,如心血管病等。

由此可見,孤獨感是老年人身體健康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心理障礙之一,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擺脫孤獨與寂寞的方法

缺乏與社會建立活躍關係的老年人,為了健康長壽,必須走出自我封閉的小天地,去接觸更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擺脫孤獨寂寞的最好方式就是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以滿足老年人精神方麵的需要。人體為了保持健康,既需要營養、體育鍛煉、休息和性欲等方麵的滿足,也需要安全、友誼、愛情、成就、信任和尊敬等精神方麵的滿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平衡。

老年人應該認識到,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任務與需要,要善於安排自我的生活內容,做一些曾經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培養業餘愛好與興趣,如書法、繪畫、種花、養鳥、垂釣等。要增加與周圍人的交往,使自己的性格活躍起來,從而消除孤獨感。

有孤獨感的人,往往都有一種潛在的自卑心理。既渴與人交往,又害怕被他人看不起,因而自我封閉起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隻要坦誠相待、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一定會有所獲。

要擺脫孤獨獲得朋友,就要以誠摯、熱情、信任的態度對待他人。一個心胸開闊、熱情誠摯的人能廣泛地吸引朋友,很少感到孤獨。

另外,與豐富多彩、變幻無窮的大自然接觸,宣泄心中的不快,心情也會豁然開朗。可以選擇傍晚去公園散散步,哼幾首小曲,體味一下自然的芬芳。

耐得住寂寞不是麵對生活幽怨、哀歎、忍耐,而是不畏懼和躲避這種精神上的磨礪,用勇者的姿態麵對生活,用堅忍之犁去耕耘寂寞的心田,期待豐厚的回報。甘於孤獨,不是無聊、心灰、意懶,而是利用孤獨所獨有的心境,發現生活的真諦,遠離紛擾的社會,獲得觀察社會和人生的新的眼光。

孤獨是人生獨特的景致,可能導致深刻的思索、靈感的勃發、認識的飛躍,很多思想性藝術性很強的文學、繪畫、音樂作品,很多驚人的科學發現、哲學思想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熟的。這是生活在利用孤獨提升生活品位、拓展視野。

產生孤獨感的外界因素

老年期孤獨感的產生,並非僅僅是老年人本身不適應的原因,還有許多客觀的外界因素。那麼如何去協調這些外界因素,為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呢?

老年人的孤獨感很大原因是由於家庭關係不和諧造成的。居家生活難免會產生很多矛盾,但由於老年人的敏感性較強,容易放大一些小的矛盾,從而經常陷入到家庭糾紛的困擾中。經常感到不被人理解,找不到契合點,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獨感和悲傷感。

為此,老年人應積極調和家庭的矛盾,但不要總是以長者的姿態自居,要多與家人交流,多換位思考,創造和睦、親善的家庭氣氛。

另外,由於專供老年人娛樂、消遣的設施,以及為老年人設立的心理保健服務機構還不是很健全,使得老年人經常與孤獨做伴。為此,老年人要主動走出封閉空間,保持廣泛的社會關係,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助人為樂,發揮餘熱,在證實自己社會存在價值的同時,促使心理平衡,重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