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腔深度相同而寬度大者,宜選用大一號的節育器;官腔寬度較窄的,可選用小一號的節育器,力求節育器大小與官腔所形成的三角形相適應。
因此,放置前最好用B超測量官腔的長度和寬度,以選擇最合適的宮內節育器。
人工流產、正常產、剖宮產後放置節育器,可根據估計的子宮複原的大小進行選擇。
對於大多數健康育齡婦女而言,首選含銅的“T”環或新體380環。生完孩子後,需要終生避孕的婦女,一般以含銅不鏽鋼“宮形”節育器為首選晶。
有脫器史的女性最好選用愛母環,該環呈V字形,與官腔形態一致,支架為記憶合金,順應性好且不易變形,兩端為銅粒,不易脫落。平素月經量較多者,最好選擇含藥宮內節育器。
一般而言,身體健康的女性,隻要沒有懷孕,除了月經期外,其他時間均可以放置宮內節育器,但下列時間最為合適:
月經幹淨後3~7天到來潮前8天內的一段時間比較適宜,因為這段時期妊娠可能性小。
月經延期或哺乳期閉經者,均應先作詳細的婦科檢查,將早期妊娠排除之後,再行放置。
產後滿三個月,或於月經正常來潮後,子宮恢複正常時放置。
人工流產的同時放置宮內節育器,這時宮頸口較鬆,又可避免第二次手術。
自然流產或中期引產結束,出現正常月經後可以放置,多於月經幹淨後3—7天進行。
剖宮產術同時或術後半年,根據情況可考慮放置。
放置宮內節育器後,應休息1~3天,一周內不可幹重體力勞動,兩周內避免房事和盆浴,並保持外陰清潔。三個月內,尤其在月經或大便時,應注意宮內節育器是否脫落。
放置宮內節育器後,可出現少量陰道流血、小腹不適等症狀,這屬於正常現象,3—7天後可自行消失。如流血量明顯增多,腹痛嚴重或發熱,白帶增多並伴有異味等,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另外,放置後應定期檢查,時間為放置後的第一、第三、第六和第十二個月.以後每年一次。
宮內節育器的優缺點
宮內節育器是一種可恢複性避孕工具,不影響生育能力,取出節育器後可恢複生育能力,其最大的優點就是長效,多數女性放置後可以長期避孕。
而且,放置宮內節育器比較簡便,痛苦小,其避孕效果好,可省卻許多麻煩。另外,節育器的避孕作用是局部的,不影響內分泌功能,不影響夫婦的性生活。
不過,宮內節育器在給女性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同樣存在著以下一些缺點。尤其是放置節育器初期,由於子宮內膜受到損傷而釋放前列腺素,促使宮縮增強而導致腰痛、腹痛。
如果放置的宮內節育器大小不合適,或不合官腔形態,以及節育器位置不正等,可造成反複宮縮,導致宮內節育器移位、脫落或戴器妊娠。
宮內節育器可引起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常出現於放置後的頭三個月。經期延長表現為經前出現咖啡色分泌物2—5天,經後持續血性分泌物3~8天。此時,應補充鐵和蛋白質,並可選用抗纖溶製劑、前列腺素合成酶抑製劑治療。也可采用中藥治療,如雲南白藥、白芨製劑等,連續服用3—4個周期。無效者可考慮取出節育器。
由於節育器刺激子宮內膜,官腔滲出液增多,導致白帶增多。由於是非感染性反應,故白帶無臭味,不用特殊處理。若是因生殖器炎症導致的白帶增多,則應進行抗炎治療。
放置官內節育器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簡便、可恢複性強的避孕措施,深受廣大育齡婦女的歡迎。但不是每一位女性都適合放置宮內節育器,它也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適宜放置宮內節育器的女性:
已婚育齡女性要求以宮內節育器避孕而無禁忌條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