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孕產婦保健常識(12)(3 / 3)

或哺乳前後將嬰兒各稱一次,稱時不必脫衣服、換尿布,哺乳前後重量差值就是吸奶量。若母乳量在3個月時每次140克,6個月時每次180克,表明奶量很充足。

反之,乳房癟軟,擠不出奶汁,嬰兒吸奶時要花很大力氣,或吃空奶後仍含著奶頭不放,有時猛吸一陣便吐掉奶頭而哭,吃完奶後睡不到一兩個小時又醒來哭鬧,大便量少或呈綠色的稀狀,每月體重增長緩慢,表示母乳不足。

一般情況下,除非乳腺天生發育不良,否則,乳汁不足皆由下列因素引起:

1.過早添加配方奶或其他食品

這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寶寶已經吃了其他食物,並不感覺饑餓,便自動減少吃奶的時間,如此一來,乳汁便會自動減少。

2.哺乳方法不對

限製哺乳次數,或每次喂食時間過短,或由於乳頭凹陷或乳頭皸裂,嬰兒不能很好吸吮,因而乳房內的乳汁經常得不到排空等,都會造成母乳減少。

事實上,喂母乳不必有固定的時間表,寶寶餓了就可以吃。有時候寶寶的嘴離開媽媽的乳頭,可能隻是想休息—下,喘—口氣,或是因為好奇心想要觀察周圍的環境等。

3.嬰兒快速生長期

2~3周、6周以及3個月,是嬰兒生長較為快速的階段,此時寶寶會頻頻要求吃奶,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並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

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這是寶寶本能地在增加媽媽的奶水產量。若在此時添加其他食物,反而會妨礙奶水的增加。

4乳母營養不良

媽媽平日應該多注意營養,不宜過度減輕體重,以免影響乳汁的分泌。最好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取適量的液體,並注意營養是否均衡。

5.藥物影響

媽媽若吃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藥,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藥物治療,有時會影響泌乳量,此時應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在就診時應讓醫生知道自己正在哺乳。

6.睡眠不足或壓力過大

如果乳母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生活無規律,心靜不舒暢,皆可導致母乳不足。因此,建議媽媽們應放鬆心情,多找時間休息,這樣就可以解決奶水暫時不足的問題。

乳汁不足的調理

乳汁過少時,首先要穩定情緒、思緒平靜,建立信心;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避免過度疲勞,注意飲食,多吃營養豐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並多喝湯水(魚湯、肉湯都好),特別是要多攝取牛奶、豆漿、水果和新鮮蔬菜,為乳汁分泌提供原料。

喂奶時一定要讓嬰兒吸緊乳頭和吸空乳汁。如果乳頭凹陷或有乳頭皸裂,應加以糾正和治療。在此期間,定時用吸乳器將乳汁吸空或用手將其擠空。必要時,服催奶中藥或針灸催奶。具有通乳作用的藥物有下麵幾種:

冬葵子:下乳滑胎,可治產後乳汁稀少、排乳困難、乳房脹痛等症。

王不留行、穿山甲:婦人服之,乳長流。治乳汁稀少或排乳不暢,可用王不留行煮豬蹄,配穿山甲、通草、黃芪等。

通草:用於產婦乳汁少,為下乳常用藥,常配合王不留行、穿山甲使用,為下乳方。

滑石:通乳滑胎。

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出自《本草綱目》;煮赤小豆汁飲,可下乳汁,出自《產書方》。

產後漏奶的處理

有的產婦產後不久,乳汁成天不斷外流,民間俗稱“漏奶”。漏奶是指乳房不能儲存乳汁、隨產隨流的意思。醫學上稱為產後乳汁自出,屬於病理性溢乳,需要治療。

這種漏奶不但使嬰兒得不到母乳喂養,而且給產婦帶來很多苦惱。產婦常常穿不上幹淨的衣服,還容易感冒。有的產婦因氣血旺盛,乳汁分泌有餘,乳房充滿,盈溢自出,此不屬病態,產婦應當分辨清楚。

產後乳汁自出的原因多為氣血虛弱、中氣不足,不能儲存乳汁而致乳汁自出;或因產後‘隋緒不暢、過於憂愁、思慮、悲傷,使肝氣抑鬱,氣鬱化火,肝經火盛,而瓣L汁外溢。

若因氣虛不固而致產後乳汁自出,宜加強食療,可選用補氣益血固攝的藥膳。如芡實粥、扁豆粥、人參山藥烏雞湯、黃芪羊肉粥、黃芪當歸烏雞湯等。若屬於情緒不暢而導致乳汁自出,則應當注意調整情緒,忌嗔怒,少‘比思,斷欲望,避免各種刺激因素等。

凡乳汁自出者,除求醫治療外,還應當注意勤換衣服,避免濕邪侵襲。冬天可用2~3層厚毛巾包紮乳房。或用牡蠣粉均勻地撒於兩層毛巾中間,藥粉厚如硬幣,以之包紮乳房,可以加強吸濕的作用。若乳汁自出,治而不愈,應采取有效方法回乳。

乳汁自出的食療方

柴胡鬱金蓮子湯

用料 柴胡、鬱金各10克,蓮子15克。

製作 三味同加水煎煮,取湯,飲服,每日一劑,連用5~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