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上,要多喝湯、多飲水。每日進餐應適當配一定比例的雜糧,做到粗細糧搭配,力求主食多樣化。在吃肉、蛋食物的同時,還要吃一些含纖維素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平時應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為不良情緒可使胃酸分泌量下降,腸胃蠕動減慢。
注意保持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以便形成條件反射。
每天繞臍順時針進行腹部按摩2—3次,每次10分鍾~15分鍾,可以幫助排便。
發生便秘時,可將黑芝麻和核桃仁各60克搗碎,磨成糊,煮熟後衝人60克蜂蜜,分兩次一日服完,能潤滑腸道,通利大便。或中藥番瀉葉6克,加紅糖適量,開水浸泡代茶頻飲。
如果效果不明顯,可服用養血潤燥通便的“四物五仁湯”:當歸、熟地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5克,桃仁、杏仁、火麻仁、鬱李仁、栝蔞仁各10克,水煎,兩次分服。
若4~5天仍未排便,可在服用藥物的同時用開塞露、甘油栓塞人肛門。仍無效者,可用溫肥皂水少量灌腸,或用中藥大黃、蒲公英各10克,煎汁100毫升灌腸。
產後早防靜脈栓塞
妊娠期女性體內血液處於高凝狀態,並一直維持到產後一段時間。另外,子宮增大,深部靜脈受壓,血流淤滯,再加上產後長期臥床,使血流緩慢,極易導致靜脈栓塞病。以下肢發生靜脈栓塞最為常見,還可發生於口腔靜脈、腸係膜靜脈、腎靜脈、卵巢靜脈及肺靜脈等。
靜脈栓塞多發生在產後3~12天,特別是深靜脈栓塞,它是圍產期的一種嚴重並發症,應引起警惕。對孕產婦來說,預防深靜脈栓塞最好的辦法是多活動。
妊娠晚期,不要因為行動不便而停止活動,應堅持散步或做適量家務。產後第一周是栓塞的多發期,產後女性應盡早離床活動,並進行適量運動,即使是手術後,也應盡量在床上進行翻身、伸展肢體等運動。
隻要深部靜脈血管內的血能不停地流動,血栓就難以形成。
當然,產前產後還要嚴密觀察,一旦出現發熱,必須警惕是否發生靜脈炎。如果是,就要用抗菌素進行治療。如果發現下肢腫脹、疼痛、發涼、青紫等情況,應臥床休息,接受活血化淤、抗凝及抗感染等治療。
如果延誤了診治,就要手術取出血塊。
對孕產婦夾說.及早注意預防靜瞅栓塞是為上策產後會陰脹痛的處理方法
分娩時,如果會陰保護不當,或胎兒較大,或會陰體較長、較緊,就可造成會陰裂傷。或進行會陰切開縫合術也可使會陰部形成傷口,壓迫時疼痛明顯,並可繼發感染。
另外,先露部壓迫會陰時間過久造成會陰水腫,會陰傷口縫合時血管結紮不徹底形成會陰血腫,以及痔核脫出、腫脹等,都是導致會陰脹痛的常見原因。
會陰脹痛可不同程度地影響產婦的飲食、休息以及全身的康複,故應及時處理。應針對造成會陰脹痛的不同原因,分別給予相應的處理。
會陰有傷口者,應加強會陰護理,保持會陰清潔,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會陰擦洗,每天兩次,並使用消過毒的會陰墊。
如發生會陰傷口感染時,應及時拆除縫線,有膿腫者應切開排出膿液,用1:5000高錳酸鉀溶夜坐浴,也可采用物理療法,如紅外線局部照射並給予抗感染治療。
對會陰嚴重水腫者,可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每天兩次,每次15分鍾~20分鍾,以促進水腫消失。痔核脫出者可給予還納,水腫明顯者可局部塗抹痔瘡膏,或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如發現會陰血腫較大或逐漸增大時,應及時將血腫切開,取出血塊,結紮止血,加強會陰護理,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另外,應盡量暴露傷口,以保持表麵幹燥,促進愈合;休息時,應躺向傷口的對側,如會陰側傷口在左,應向右側臥,以防惡露流出汙染傷口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產後陰道鬆弛怎麼辦
分娩時,胎兒由子宮經陰道自然娩出,使陰道和外陰極度擴張,常常造成陰道組織和會陰的裂傷。因此,產後婦女普遍會存在陰道鬆弛的情況。
經過產後休養,大多數婦女的陰道都能夠恢複正常,但也有些婦女陰道的收縮力及緊握力都下降了。在性生活時,空氣進入陰道,會像拉風箱一樣發出很大的響聲。這不但會使人產生心理壓力,而且性快感也不如從前,甚至還可能影響夫妻感情,因此需要認真對待。
產婦可以進行適當鍛煉,如縮肛運動,用力收縮並上提陰道和肛門肌肉,停頓片刻,然後放鬆,每天反複做20—30次。還可以進行排尿中斷訓練,排尿時有意識地使尿道括約肌收縮,中斷尿線。還可用手指淺淺地插入陰道,訓練陰道口的吮吸動作。
另外,也可以通過陰道緊縮術糾正陰道鬆弛,將陰道鬆弛的黏膜切除、縮緊肛堤肌及陰道周圍肌肉組織,使陰道恢複原來的彈性和收縮力。這種手術並不痛苦,一般隻要住院5~6天即可。做過手術的大部分夫妻對性生活都十分滿意。
子宮脫垂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