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 火光炸天 四時雷電——明晚期青花(2 / 3)

至於宮女們當時為什麼要勒死嘉靖,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也弄不清楚這些人都是怎麼想的,有無幕後指使者。但嘉靖皇帝脾氣急躁,個性苛刻,可能是招致怨恨的原因。他為什麼急躁和苛刻呢?這與他服用丹藥有很大關係。

窺一斑可見全豹

有一天,一個朋友買了一個大罐子,特別高興地來找我:"我這是嘉靖時期的一個官窯。"先把罐子撅過來讓我看屁股,我一看底下寫的"大明嘉靖年製",沒有問題。然後我就說:"你這東西是官窯沒錯,但是半個。"他說:"哎呀!怎麼是半個啊?"我說:"你這罐子是八仙紋。你看這是誰?鐵拐李、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那四個人呢?"他說:"那四個我怎麼會知道在哪兒?這不就畫了四個嗎?"我說:"那四個是畫在上麵的。這是一個葫蘆瓶,斷掉了。你看到的是一個局部,下半截。"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5_2.jpg]

葫蘆瓶在製作當中,中間有一個接口,接口很容易受傷。如果質量有問題,在使用當中稍微一碰,可能就碎了。上半截打碎了不要,把下半截的斷口磨一磨,猛地一看,也像一個罐子。八仙人物的組合,一出場肯定是八個人。我這朋友不知道,他認為可能還有一個罐子,上麵再畫上另外四仙,其實不是,一個葫蘆瓶就把八仙全都畫上了。八仙這種記載在唐代就開始有了,宋元以後逐漸搭成一個神仙班子。宋元以後,一出場就是八個人。

嘉靖時期有《東遊記》小說,跟《西遊記》對著。中國人就是這樣,你寫一個《西遊記》,我寫不成了,就寫《東遊記》,還有人寫《南遊記》、《北遊記》,就是朝四個方向走。《東遊記》出現以後,八仙這個班子就定下來了。原來八仙裏沒有女的,有一個東方朔。後來把東方朔請下去,把何仙姑擱上了,怎麼也得有個女代表嘛。清朝的瓷器上有時不畫八仙人物,畫的都是八仙每個人手持的法器,稱之為"暗八仙",比如畫一個簫、雲陽板等等,清代很流行。

這半個葫蘆瓶,作為一個初學者來說,可能覺得如獲至寶,得了一件好東西。但對於我來說,我清楚地看到這件東西是半個。因此,了解一個事物一定要全麵。有時候說窺一斑可見全豹,是因為你看過全豹,才能窺一斑可見全豹;如果你沒見過全豹,你窺一斑就是一斑。在鑒定中全麵分析思考,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隆慶青花

嘉靖以後緊跟著就是隆慶。隆慶皇帝在位隻有6年,30歲登基,36歲就死了。他是一個長期受壓抑的人,父親嘉靖天天煉丹,你想能給他好氣嗎?所以隆慶長期受壓抑,是一個笨嘴拙舌的皇帝。但隆慶一上台,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隆慶開關。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5_3.jpg]

由於當時沿海的騷亂得到局部的平定,明政府同意有限度地開關,史稱"隆慶開關"。隆慶開關使中國晚明的商品社會,與世界有一個短暫的接軌,所以晚明社會的商品非常富足。從隆慶開關起,實際上就預示了中國第二次收藏熱的到來。

十多年前,一個朋友來找我,拿了一個青花大碗,藍得發紫。他抱著問我:"這件東西是我在鄉下買的,我實在拿不準,你幫我看看這是什麼時候的。"我一看:"你這是好東西,非常難得。"他說:"人家告訴我這叫洋藍。"洋藍就是清代晚期,中國青花瓷器走到窮途末路時,出現一種很刺目的藍色,被稱為"洋藍"。但這個碗不是洋藍,它用的是回青。

晚明時期,青花最為濃豔的顏色就是隆慶時期創造的。這個碗就是隆慶的,藍得發紫,並非藍得刺目。而這必須看到實物,你才能感受到顏色間的差異。隆慶青花的顏色非常漂亮,在嘉、隆、萬三朝裏,有"鶴立雞群"之說。青花顏色是我判斷這件瓷器的第一個原因。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5_4.jpg]

第二,上麵畫的人物。隆慶的人物有一個典型特征就是長腰,喜歡把腰畫得特別長,畫長腰的人一般都呈半蹲狀。過去一看到人物的腰畫得比較長,往往都是隆慶這個時期。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5_5.jpg]

第三,這個碗底下寫的是"大明隆慶年造"。我們知道,瓷器署款一般都寫"大明某某年製",不寫"造",惟獨隆慶朝改了,寫"大明隆慶年造"。這是鑒定中非常重要的一條。

在這個青花大碗上,體現出隆慶時期的所有典型特征。顏色、紋飾、款識,三條俱備。我說:"你這真是一個寶貝,好好留著吧。"這個人特別高興:"我這東西買得很便宜,很多人都說是晚清時期的碗,結果我買對了。"我現在不知道這件隆慶青花大碗上哪兒去了,後來再也沒見著。

萬曆皇帝的苦悶

隆慶之後就是萬曆。萬曆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48年。十三陵的定陵就是萬曆的陵寢。萬曆也是幼年登基。36歲的隆慶事業未完就死了,留給萬曆的遺詔裏說:我自己感到不行了,皇帝你來做,一切禮儀都有人幫你,你按部就班去做就行了。你做皇帝一定要有一個很好的德行,任用有品德、有道德的大臣,不要無所事事。

張居正是當時輔佐萬曆皇帝最重要的大臣。皇帝年幼,隻有十來歲。張居正給他安排了滿滿的上朝和學習的日程表,每個月逢三六九上朝,其餘天天"日講",就是天天上課。一年就放兩天假,大暑一次,大寒一次,我想頂多加一次就是春節了。皇上在年幼時過的日子比我們所有人都苦,天天上課,這是一般人不能想像的。他每日上課先讀《大學》十遍,再讀《尚書》十遍,然後老師才開始講課,天天如此。咱們哪個人能做到這一點?

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後對他的管束非常嚴,下課後還讓他複述一遍,不滿意就罰跪。萬曆皇帝從小畏母,所以也不敢懈怠。由於督導過嚴,萬曆皇帝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導致後來萬曆皇帝都不願意上朝。他跟嘉靖幾乎一樣,幾十年不見大臣。

晚明繁縟之風

萬曆皇帝的性格對瓷器產生了影響。萬曆瓷器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裝飾繁縟,密不透風,瓷器畫得非常滿,沒有空地兒。我覺得這種裝飾風格有點兒像他小時候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5_6.jpg]

萬曆時期的密不透風有一個特征,就是畫麵沒有主題。畫麵上滿滿的,找不出主題,畫花鳥,整個器身上都是花鳥;畫草,滿滿的都是草。這種特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定跟皇帝的生活背景,以及政治背景有關。當時中國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藝術中有很大一部分講究裝飾繁縟。與晚明同時期的歐洲,在16、17世紀,盛行洛可可式的裝飾,風格非常繁縟,對我們的文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