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馬背馳騁 獨樹一幟——遼、金瓷器(2 / 2)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1_5.jpg]

其實我是基於社會學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賣主先說他什麼都不懂,是祖上傳下來的兩件瓷器。問題是這兩件瓷器都是非常特別的東西:一個遼代摩羯魚壺,非常少見;另一個元代龍泉窯帶褐斑的玉壺春瓶,更是罕見。兩件東西的產地一北一南,中間還隔著好幾百年。兩件一級品湊在一個自稱不懂的人手裏,這可能性有多大?這是我第一個判斷。後來我上去跟他聊天的時候,我就問他:"你知道這個玉壺春上的褐斑,在日本叫什麼嗎?"這是非常專業的問題。這個褐斑在日本有個專業術語叫"飛青",不搞到陶瓷專業的頂峰,根本不知道。他猶猶豫豫地跟我說:"好像叫什麼青。"他先說他不懂,但知道叫什麼青,那麼對我就有一個提示。他為什麼說瞎話呢?證明他心裏有鬼。

另外,這兩件東西都太好了,他漫不經心拎來,賣的價錢非常便宜,我覺得很可疑。我們先從社會學角度判斷,而不從鑒定的角度判斷,就說明東西有問題。一般總說專業人員鑒定要排除所有幹擾,以物論物。但對於一般人來說,複雜的社會情況以及身邊的幹擾,都要考慮進去。

耶律羽之墓

耶律家族是契丹王族,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的堂弟叫耶律羽之,是開國元勳。耶律羽之的墓葬在阿魯科爾沁,非常邊遠的草原,考古隊走了很多天才到達。"阿魯科爾沁",就是北方弓箭手的意思,一聽就非常遠。耶律羽之墓在1992年被盜掘,盜掘10天以後國家知道了,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裏麵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他文物這裏不涉及,我們就講瓷器。

耶律羽之是功臣,他下葬的等級非常高。耶律羽之墓出土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白釉穿帶瓶,37公分高。穿帶瓶做成這麼大,嚴格意義上講沒有意義,它裝滿水,穿上繩子也背不動。那為什麼還做成穿帶瓶呢?因為遼代曆史上使用金屬器,穿帶瓶就是模仿金屬器的樣子。另外,出土了皮囊壺,也叫馬鐙壺,形狀像馬鐙,都是體型巨大的瓷器。耶律羽之墓的所在地叫罕廟蘇木,"蘇木"是行政單位,相當於鄉;"罕廟"就是大廟的意思。在曆史上大廟香火很盛,在當地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可是由於地區偏遠,我們上百年都是漠不關心,後來毀得也比較嚴重。廟裏的經紙都被裁成一張一張的,當作鄉政府的辦公用紙了,一用好多年。辦公用紙全是文物紙的背麵,這在現在都是不可想像的事。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1_6.jpg]

遼代享國時間比較長,有二百多年。由於遼在中國曆史上的消亡時間過長,所以今天對遼國的了解確實不多,有時碰到契丹文字也一籌莫展,能認得契丹文字的人微乎其微。因此,我們隻好通過更多的文物來了解這段曆史、這段燦爛的文明,當然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文明。

金代瓷器

遼代以後緊跟著是金代,金代就是女真族,後來滿族人的前輩。1163年,南宋隆興北伐的時候,金就和南宋議和了。議和的條件是什麼呢?就是原來南宋要稱臣,現在兩國改稱叔侄關係了,關係稍微近了一點兒;每年宋給金的"歲貢"改稱為"歲幣",你給我錢財就完事了;等等。議和使金與南宋相安了40年,經濟上得以發展。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1_7.jpg]

過去對金代瓷器不做研究,根本不說金瓷,就說宋瓷。當時把很多北方金代時期的瓷器都叫宋瓷,今天則分得比較清楚,把金政權轄區內的瓷器徹底分出來。金人跟遼人不一樣,金人幾乎沒有自己獨創的瓷器,就是走到哪兒使到哪兒,使用漢族人的東西很高興,自己不創造。今天看很多漢族的瓷器,無非就是在金代政權轄區之內生產的。比如上海博物館所藏的梅瓶,畫著一隻龍往天上爬,龍下麵寫"正八"。"正八"兩個字一開始很多人解釋不清楚,是不是"王八"兩個字寫錯了?其實"正八"就是佛教中的"天龍八部",也稱"正八部"。由此而證明這件梅瓶過去是在寺院中所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