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儀態萬方 分庭抗禮——宋代南方民窯(2 / 3)

再有就是江西的人文條件。我們知道江西曆史上的名人,尤其宋代的名人非常多。每一個人都如雷貫耳。你比如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楊萬裏,這些人都是江西人。

再加上它當地雲集了很多工匠。工匠肯定是隨著商品走的,你這個地方需要生產,需要勞動力,需要工匠,工匠就雲集過來了。再加上宋代的當時的格局。就是北方一直與遼國——北宋時期與遼國,南宋時期與金國的這種武力對峙,使南方很多工匠心裏也不安,慢慢就移到景德鎮去了。這就使這個地方人才輩出。當時景德鎮有這樣的俗稱: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就是說,工匠不是我本地人,哪兒的人都有,但是我做成的東西天下都走了,不知道上哪兒去了。所以我們在全國瓷器的出土當中,尤其景德鎮的影青的出土當中,遠至遼寧、內蒙、廣東——就是景德鎮輻射出去的麵積非常大——四川,都有大量的影青出土。

它這個非常薄的瓷器,你知道在古代運輸是非常困難的。在這麼遠的地方都有大量的出土,可見當時的影響力。

執壺與酒瓶

由於景德鎮瓷土的優良,韌性非常好,它可以不太費力地仿製金屬器造型,所以早期很多影青跟金屬器一樣。比如執壺,一看就不是瓷器的造型,就是金屬器的造型。如果我們的顏色變成銅那樣子立刻就變成一把銅壺。它就是仿金屬器,它優良的瓷土使它有條件做成這個樣子。有的瓷土是不行的,你比如說磁州窯的瓷土都非常厚,都非常粗糙,你做成那個樣子,它就做不成。就簡單地說,絲綢是可以做一個襯衣的,你拿呢子做一個襯衣,它就做不成了,對不對?就算做成了你也穿不上,穿上也紮得慌。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0_4.jpg]

這種執壺在宋代的時候,一般情況是兩個用途。

第一個是酒壺。我們都知道當時宋代的酒都是釀造酒。釀造酒就是我們現在家裏有時候自己都還可以做的米酒、黃酒,這都屬於釀造酒。那麼我們喝的白酒,烈性酒叫蒸餾酒。蒸餾酒是元代以後才有的,到明代才比較多。我們後來就是小說中當然也在描寫,比如說《水滸》中描寫,武鬆連喝18碗,那就是米酒。你擱今天的白酒,甭18碗,一碗就翻了。對吧?就打不成虎了,就變成虎食了。這種壺呢,就是我們現在叫"執壺"。有一個把,"執著"嘛,叫做"執壺"。

它在宋代也叫"注子",注子就是用來做茶道的,就是飲茶用的。那麼它是點茶,因為宋代的飲茶習慣跟唐代不一樣它是點茶,它就要求壺嘴做得比較細,要求出水有速度。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0_5.jpg]

影青瓷裏當時大量的東西,我們今天看,可能都是藝術品,可在曆史上它就是一個實用品。比如,這個梅瓶,渦紋的,就是一個一個渦的,像漩渦一樣的渦紋梅瓶,就是典型的酒瓶子。這尺寸都比較大,所以你也可以看出來,當時裝的一定是釀造酒。蒸餾酒這裏頭,我估計這裏能裝五到十斤。咱們今天白酒有五到十斤的包裝嗎?都沒有這種包裝。

我的影青渦紋梅瓶是在香港買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去香港的時候看到這種東西就很激動,看到這種東西這麼漂亮,過去隻有在博物館、在書上看到的東西居然今天可以買了,而且還不是很貴。因為景德鎮的影青瓷出土的數量地非常大的——就是南宋的東西出土的量是非常大的。臨安當時史書上有記載,杭州城裏,就是作為南宋的都城裏,有專門賣青白瓷的店鋪。

龍泉窯

南方除景德鎮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青瓷窯,龍泉窯。講哥窯的時候講過,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弟弟燒的窯就是龍泉窯,也叫"弟窯"。但是這個名稱實際上是不用的,隻是書上有記載,我們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說我買了一個"弟窯"。我沒有聽一個人這麼說過,就是我買了一個龍泉——龍泉窯。龍泉窯就是顏色是非常青翠的,它是南方最重要的青瓷。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0_6.jpg]

塞拉同

我們叫"龍泉青瓷",但是西方人怎麼叫呢?有一個特定的名字,叫做"塞拉同",它是從法語過來的,法語就叫Celadon。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0_7.jpg]

十六世紀晚期,龍泉青瓷第一次運到歐洲的時候,歐洲人都沒見過這麼漂亮的瓷器,所有人都驚呼,說怎麼這麼漂亮。當時有記載有什麼呢?貴族使用這樣的青瓷招待客人,辦酒會完了得找專人看著盤子,要不然客人就把盤子揣走了,帶著油都沒有關係,揣在身上就揣跑了。所以,就可見當時商品的這個重要性。那麼當時法國上流社會在演一出戲,這出戲叫《牧羊女》,他那個男主人公穿著一個青布長衫,這個男主人公就叫"塞拉同"。他們說不出來這個顏色,所以他隻好說,那個瓷器太漂亮,漂亮得就跟塞拉同穿的衣服的顏色一樣。說起來很羅嗦,所以就簡化成"塞拉同"。到現在全世界公認的中國龍泉青瓷都有叫Celadon,翻譯過來就是"塞拉同"。記住了這個詞,聽起來很怪。中國名字為什麼叫個洋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龍泉的青瓷後來就成了中國青瓷的一個代表。十六世紀、十七世紀大量地貿易、走私到歐洲。歐洲的貴族都以擁有這樣龍泉的青瓷為榮。

南宋龍泉窯

龍泉青瓷最好的時期不是北宋,反而是南宋。南宋的顏色非常均勻,釉麵也就不開片了,非常潤澤。我們比較一下可以看出來,北宋的這個胎厚,釉薄,開片;南宋的時候,胎薄,釉厚,不開片,就是它進步的一個過程。北宋的顏色它是豆綠的,南宋就開始出現粉青、梅子青,變成一種青綠色,非常地漂亮。

四川遂寧發現的那一批瓷器,當時是1005件。一個坑裏,當時有人推測是因為戰亂,就把這個瓷器一股腦地埋了一坑裏,拿土一蓋。偶然的一個情況下,發現了,一發現一數1005件,裏頭有多少龍泉呢?有342件,342件是龍泉青瓷,是在四川。四川離浙江也很遠,過去都是大山區,山區對山區非常難運輸的。那裏的那個龍泉青瓷幾乎個個都是國寶,非常漂亮,都是南宋時期的。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90_8.jpg]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二十幾歲,我去過龍泉。從書上知道,有龍泉這麼個地方,生產這麼漂亮的青瓷,我一定要去看看。那個時候,我們也不興什麼收藏陶瓷,問誰誰也不清楚,我就自己奔了龍泉了。

我印象很深,當時從杭州出發的話要走12小時。今天大概我問了一下,今天大概兩三個小時,高速公路就到了吧,很近了。那時候要走12個小時,中間因為一天走不到,我忘了是在哪個縣裏,在一個農家的小招待所裏睡了一夜。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住一宿是一塊三毛錢。我當時還有很大的照相機。當時我為了照相機的安全,我跟老太太說,我說我能不能把這個房子包下來。然後她很詫異地看著我說,你包下來要幹嘛呢?我也不好說,我怕東西丟了。我就花三塊九就包了三個床位——屋子裏不是兩張床,是三張床。然後老太太就對我無上地好。你想想一個人居然包兩張空床還給錢,覺得很奇怪。那時候沒有這種概念嘛,都是跟生人睡在一個屋裏嘛。那個屋是沒有盥洗設備的,什麼都沒有。她就打一盆熱水非要來給我洗腳。那時候全國也沒有足底按摩,腳除了自己摸過,沒讓人摸過。來一個生人非要給你洗腳,你就覺得渾身的不自在。那時候又年輕,怎麼說都不行。她非要給你洗腳表示一種熱情。然後我就從那兒,第二天清晨又坐長途車去到了龍泉。

在龍泉的山區裏,看到當時大量的青瓷。那時候也是開始有建設,有出土,看了很多。對龍泉的青瓷感受非常地強烈,回來的時候還買了很多背著,生怕一路給磕了。那時候不像現在還有什麼很好的運輸工具,那時候都是擠長途著車。長途車非常擠,那時候也是仗著年輕,能吃點苦,所以就還是其樂無窮。

建陽窯

南方還有重要的黑瓷,福建的建陽窯,也叫建窯。

建陽窯主要生產的東西就是喝茶的茶盞。我們現在說起來就是一個茶碗,它在史書上記載叫"烏泥窯"。什麼叫"烏泥窯"?就是胎是黑的,特別黑。黑瓷的生產主要跟宋代的飲茶習慣有直接的關係。

宋代的關於飲茶的記錄非常多。其他文獻比如詩歌裏,詞曲裏也非常多。陶穀在《清異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他說,"閩中造成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就是說這個閩中——那就是福建,我們說的建陽就在福建——它造茶盞。鷓鴣斑是什麼呢?是一種鳥的羽毛。鷓鴣是一種鳥,它的羽毛上有很多斑點,非常漂亮,茶盞就模仿了這種仿生的。仿生的茶盞是在建盞中非常常見,比如兔毫盞,像兔毛一樣,兔毫嘛。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也有這樣的記載。他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他就是說這個盞就是青黑色最好,有那種條狀的所謂"兔毫"的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