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一個凡事都激動的人,一聽說這事,他就說:"我不能落空!"上去就買!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去潘家園,指揮一輛卡車,讓工人往卡車上裝。他的俑買得都很便宜,裝滿一卡車後就運回家,他在大興租了個院子,運了滿滿一院子。我勸他要慎重,但他不死心,還說:"你看那麼多人都在買,還有那麼多單位,不能等到最後,機會讓我給喪失了。"後來隔了很長一段時間,他來找我,說:"那事兒有點危險。"我問:"怎麼危險呢?"他說:"這事兒有一個問題,我去洗這些俑發現的。"俑上全是土,他就用水衝洗。有一個陶馬的肚子是空的,裏麵填滿很細的黃土,他就用手往外掏黃土。掏的時候,裏頭有一塊玻璃,把他的手拉了一個大口子。現在就有一個問題擺在他眼前:如果是出土的,玻璃是怎麼擱進去的呢?肯定是人家造假時無意中混進去一塊玻璃,把他的手拉一個大口子。他手上包著紗布來跟我說:"當時拉的時候,我的心比手還疼呢,一看這東西就是假的了。”
所以從收藏的角度上講,有時不能一時興起就衝鋒打仗,更多的是要去分析,也不要設想那麼多好事一下全湧到你跟前了。這裏有一點是我們一般人不知的:過去收藏是"老鄉對專家",老鄉來作偽蒙你,但他的知識有限度,所以在作偽的過程中很容易露出這樣或那樣的破綻;但現在的作偽是"專家對專家",對方也是專家,他把所有可能露出來的破綻事先全部抹掉了,所以你很容易上當。還有,你不要認為賣你東西的人就是作偽的人。過去賣東西的人還得挑長相呢,需要長得憨厚的,但他身後有一個龐大的智力後備軍,所有人都給他出主意,幫他設計。所以我看到近些年陶製的仿品都仿得非常逼真。
20世紀80年代末我去香港,香港的荷裏活道有大量文物湧入,出現了很多新奇的東西,曆史上沒有見過,比如大型的陶犬。陶犬非常大,跟真狗一樣大。我第一次見到非常震驚,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過去出土的陶犬沒這麼大,大的也就有真的一半大小。陶犬身上還有皮帶,特別寫真的一個狗,而且這種狗看著很現代,不像古代的狗。其實咱們也沒見過古代的狗長啥樣,就是老覺得不像。這種大型陶犬剛出現的時候,價錢非常貴。香港有一個大收藏家,他買了兩個,還叫我去幫他看,當時一個就100多萬港幣。後來陶犬數量多了,就沒那個價錢了,變得很便宜。大家不是很認知這個東西,其實它反映了當時我們豢養動物的文明,是很重要的文物。
釉陶
陶器到了漢代以後,有一個突飛猛進的改進,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也就是我們說的釉陶。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有突出的貢獻,陶器上了釉,會減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漢代的陶器上釉這個技術,有一種說法是西域傳過來的,不是我們自己的發明。凡是釉裏含銅,燒出來就呈現綠色;凡是釉裏含鐵,燒出來就呈現黃色。
秦代統一了中國,打好了基礎,漢代受秦代的恩澤,經濟快速發展。西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經濟高峰,很多文物可以反映這一點。比如漢代的綠釉陶樓,就是普通民宅的樣子,非常漂亮,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一種富裕狀態。漢代的陶器,除了建築造型以外,容器開始大量增加,像陶壺、陶罐、陶盆等等。
漢綠釉的盛行,導致包括西方人在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注重收藏中國的漢綠釉。漢綠釉講究什麼呢?講究"反鉛"。一說漢綠釉,就是反鉛。漢代的文物距今有兩千多年了,不管是漢綠釉還是漢黃釉,在地下長時間的埋藏,使它泛著一種銀色的、像雲母一樣的光澤,行話叫"反鉛"。現在大部分人收藏漢綠釉,都以反鉛為鑒定依據。一看反鉛了,就覺得這個東西是真的;一看不反鉛,就覺得有點兒二乎。其實反不反鉛,與它的真偽沒有必然的關係,很多不反鉛的陶器都是真的。
唐三彩
漢綠釉的出現,影響到中國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大部分人會誤認為唐三彩是瓷器,其實它跟瓷器無關,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損。我們先講一下唐三彩的概念。"三彩",不是三種顏色,而是有多種顏色,主要色調有黃色、綠色、黑色、藍色、赭色、白色等。唐三彩的燒造溫度,相對以前的那種灰陶、紅陶,又提高了一百度,大概達到1100度。一旦溫度提高,硬度就能提高。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84_9.jpg]
唐三彩都是明器,就是下葬用的,專門為陪葬用的一種器具,也叫冥器。漢代是中國厚葬製度的一個高峰時期,尤其是西漢。東漢以後,國力逐漸衰竭,從政府到民間都開始厭惡厚葬之風。所以東漢以後,墓葬裏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少。
那麼,唐代變成中國第二個厚葬時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開,裏麵的東西成千上萬。唐代為了厚葬,大量燒製俑、動物和各種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種無所不有。唐三彩在中國的陶瓷領域中是非常豐富的一個門類。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84_10.jpg]
我們對唐三彩的認知,這些年才逐步加深。早年對它認知很淺,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如果挖出唐三彩,一定當場砸掉,覺得不吉利。西方人首先對中國的唐三彩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的一座高峰。我們過去由於認識局限,所以在拍戲當中也不太注意。早年看電視劇《紅樓夢》,賈母的屋裏擺一件唐三彩,這是一個大誤。《紅樓夢》反映的是清朝乾隆時期的社會狀況,在乾隆時期,不可能把唐三彩擺在屋裏,因為當時認為它很不吉利。
唐人愛馬
唐代人非常喜歡馬。馬在古代社會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農業工具,而是最重要的軍事工具。所以,馬在古代是軍事力量的體現。比如唐太宗的昭陵六駿,其中兩駿在20世紀初被盜到美國去了,至今還在美國費城博物館裏展出。另外四駿已經被打碎了,準備運輸出國時,被政府截住了,今天在陝西省博物館展出。"六駿"是指拳毛騧(音瓜)、什伐赤、白蹄烏、特勤驃、颯露紫、青騅。特勤驃,有的書上也寫作特勒驃。這六匹駿馬是唐太宗最心愛的六匹馬,都是戰功卓著,最後做為浮雕在昭陵千年供奉,從唐代一直到民國初年。結果被破壞了,非常可惜。李世民本人騎術非常精湛,他認為馬是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就覺得馬非常重要,相當於戰車。一個強國的帝王,對軍事就得非常重視,隻有軍事強才能國家強。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84_11.jpg]
《資治通鑒》有這麼一段記載:"上初即位,牧馬有二十四萬匹,以太仆卿王毛仲為內外閑廄使,少卿張景順副之。至是有馬四十三萬匹,牛羊稱是。上之東封,以牧馬數萬匹從,色別為群,望之如雲錦。"就是說當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的時候,有馬24萬匹,很大的數量。唐玄宗就任命兩個官去管這件事,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裝備部部長、副部長。到了開元十三年的時候,馬已經有43萬匹了。唐玄宗去泰山祭祀的時候,馬是分著顏色出行的,比如白馬一群、黑馬一群、紅馬一群,遠看的時候如雲錦一般,非常壯觀漂亮。
每年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都有各種表演。其中一個重要表演,就是"舞馬銜杯"。讓馬銜著酒杯,一直遞到皇上跟前。這個場麵我們今天都不能想象,隻能靠文物給我們提示。比如陝西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銀鎏金舞馬銜杯酒壺,非常精美漂亮。那個壺上的馬,就反映了唐玄宗過生日的一個場麵。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84_12.jpg]
舞馬跳的舞步,跟我們今天體育項目中的盛裝舞步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盛裝舞步在一百年前就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非常漂亮。馬都非常精神,踩著你想象不出來的舞步,在中國的唐代就有了。唐代有個詩人叫張說,他的《舞馬詞》裏有這麼一句:"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就是說這匹馬最後的狀態像喝醉了的狀態。我們看盛裝舞步,那馬就有點兒像喝醉了似的,晃晃悠悠,就是那種感覺。
唐三彩馬
由於西方人的重視,唐三彩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最貴的中國藝術品,也就是說,世界紀錄曾由唐三彩創造。什麼時候呢?1989年。當時蘇富比在倫敦拍賣,有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馬。為了招標,拍賣公司把它運到香港展覽,展覽的時候非常轟動,很多人都去看。結果從香港準備運回英國的時候,這匹馬在船上丟了,被盜了。但是拍賣圖錄已向全世界都發放了,準備拍賣,結果在運回的途中被盜了。當時香港皇家警察重案組全部出擊,連夜偵辦,很快破了案。破案後趕緊把這匹馬運到倫敦,正趕上拍賣的時間。因為這匹馬有這麼一段丟失又被找到的經曆,當時世界各大報全都登了這件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關注,結果成交價是374萬英鎊,當時折合600萬美金。這個由西方人創造的中國藝術品的最高紀錄,由一匹唐三彩馬保持了很長時間。
唐三彩裏有很多馬非常生動,非常漂亮,都是貴族的馬。那麼我們注意馬的動態,比如有一匹非常著名的馬叫"左勾頭,右抬蹄",就是向左勾著頭,抬著前腿,非常具有動態。後來我就想,過去對模特的要求也是向左邊擰著頭,聳著右肩,都是一樣的。這樣塑造出來的動態,其實不怎麼舒服。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古書上的解釋也非常多,就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馬。所謂"花",大概是指馬脖子這個位置的裝飾,非常漂亮。"五花"當然也是一個泛指。
[http://www.99csw.com/book/plate.pic/plate_111684_13.jpg]
我們大致講了陶器的概念,陶器並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比我們更早的時候,西方已經有陶器出現了。可是,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下一講就開始講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