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對張野的第一映像相當糟糕。
別看如今她才六歲,可是已經很有些大觀園中“林妹妹”的雛形了……在這小心眼蘿莉的眼中,張野這個超親王不單長得平常,氣質也平常,為人還甚是粗俗,倘若不是這會兒她還沒見過劉姥姥,說不定便會以為張野是劉姥姥的親生兒子了。
原本黛玉看在張野位高權重,林如海更是再三告誡她對於超親王一家不可無理的份上,便裝成了小姑娘的模樣,低著頭索性不理會張野。
可張野一見黛玉的那羞憤異常的小模樣卻更來了興致。
他老人家前世的時候便有一個極其惡劣的毛病……最是喜歡逗弄小孩,越是那些羞澀可愛、喜歡裝小大人的小孩兒,他就越是喜歡將他們逗哭。
每當看著這些倒黴的孩子或是帶著倔強的表情堅持不肯落淚,或是直接哇哇大哭,他老人家便會極為惡劣的哈哈大笑,覺得分外有成就感。
而整整一個下午,黛玉小蘿莉便成了張野的“攻略”對象。
張野這般不顧身份,沒臉沒皮的招惹下來,黛玉小朋友當真是忍無可忍——一來,她本就個好較真的性子;二來,此時的“林妹妹”實在太小,對“隱忍”兩個字沒什麼印象。
在一旁看戲的張野一家就瞧著小黛玉一麵抬起氣紅了的一張小臉,一麵雙眼含淚的衝著張野就是好一番反唇相譏。
隻不過這妹子實在太清高了,也太喜歡講究個“雅致”,罵人也不會像凡俗之人似得,直接來一句“你乃乃”之類的玩意兒,反而全是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指東罵西的一篇“景秀文章”……用薛寶釵的話來說,黛玉習慣了“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話、撮其要、刪其繁、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這可比“罵人不帶髒字”還高了好幾個境界,沒有足夠的文學修養、曆史造詣之類的學識。那壓根就聽不懂的。
於是在林如海看來,不但是超親王,即便是超親王的一大家子的胸懷都實在了得,他們麵對自家女兒那張“比刀子還厲害”的一張嘴從頭到尾都不曾變色,甚至連臉上的笑容都不曾消減過半分。
可見是超親王和他的一家子還真將黛玉當成了自家的晚輩。
但林如海哪裏知道啊,不是超親王和他一家子度量大,而是他們這些個活了無數年的神聖,哪裏會關心人間區區幾千年傳下的學問和什麼“曆史”啊!
黛玉越是那樣“雅致”,張野和他們一家子就越是聽不懂……隻是看著小姑娘氣急之後振振有詞的模樣,愈發的覺得可愛和有趣罷了。
可見張野一家子如今惡劣到了何種地步!
……
等到張野一家子再次啟程的時候。他們的身邊就多了一個氣呼呼的“小林妹妹”。
完顏瑞和賈雨村則早早的被張野打發報信去了……他老人家實是怕了各地官員熱情的“接待”,為了不吃“接風宴”的虧,便讓這兩人趕緊上前招呼了官員和京城中的康熙。
而他老人家更是痛定思痛之下決定繼續“潛水”,船隊的架勢倒是沒變,可是旗號卻統統收了起來,一路是晝伏夜行。
黛玉見狀覺得奇怪,一日吃過晚膳和張野一家子閑聊的時候便故意了道:“……我看咱們倒不像是趕路,是做賊呢!”
“怎麼說?”
“咦?不是隻有做賊的才會晚上忙麼?”,小黛玉見妞兒出聲。假裝驚訝的反問,那小臉上的神情更是活靈活現,似乎當真才發覺一般,直接就將女媧和後土給逗得花枝亂顫。笑個不停。
張野也不好說他是怕了一路上官員的請吃,又想著和這小妞兒較真,便也裝了大義鼎然的模樣,道貌岸然的道:“哼!你這丫頭知道些什麼……本王是怕勞民傷財!”
“嘁!”。小黛玉撇了撇嘴明顯不信,再加上她又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性子,張嘴就道:“官府接待本就是朝廷規矩。哪裏說得上是什麼‘勞民傷財’?”
女媧和後土等人也是不懂其中究竟,便一齊看向了張野。
張野聞言卻是有些出神,楞楞的盯著小黛玉便想起了黛玉的性子……若不是這小妞如此不接地氣,她往後也不會被騙去了林家的家產,甚至連“嫁妝”都賠給了賈府,自己還混得那樣淒慘了。
一想起了“黛玉焚稿”的情形,張野便忍不住長籲短歎,有心想要救她,可又想著繼續看一出真人演繹的《紅樓》大戲,一時之間便感覺兩難了!
“爹爹,你怎麼不說話?”,妞兒就比黛玉隻大了三歲,這些天相處下來便和黛玉玩得極好,此時見張野的表情便好奇的問了道:“可是林妹妹有什麼不妥麼?”
聽了小妞的問話,張野才猛然驚醒了過來,瞅著妞兒很的緊張黛玉的模樣,便在心中暗自歎息了道:罷了,便給林黛玉一次機會吧……隻當是補償她的上一輩子!
黛玉其實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轉世,所以她才會和昭君一樣多愁善感、一樣的多才多藝……。
而她這一輩喜歡傷秋悲月的性子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上一世生活的影響。
據《後漢書》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複為後單於閼氏。
瞧瞧,昭君明明美得都“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了,美得皇帝見了都大驚,後悔著想要將她留下來,可偏偏因為清高的性子不願意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以至於“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積悲怨”。
而這還僅僅是她杯具人生的開頭……
後來“及呼韓邪死”。他兒子“閼氏子”當了單於,這小子也看中了昭君的美貌,都不在意此時的她已經“生二子”,依舊“欲妻之”。
可昭君究竟是漢家女兒,哪裏受得了先嫁老子再嫁兒子這般沒有倫常事情,所以她“上書求歸”,想回漢朝,便寫下了著名的《王嬙報漢元帝書》。
書中道: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這短短的一篇《王嬙報漢元帝書》當真是字字血淚,更加是“昭君怨”的真實寫照。
明明不過是“禁臠”。卻還得咬著銀牙說個“幸”字,卻又因為“失意丹青”而“遠竄異域”,更是忍著屈辱用她自己的身軀來“報主”——這樣的結果對於一向驕傲、無辜的昭君而言是何等的悲慘?
可即便如此。她也是不敢“自憐”——更是沒有辦法“自憐”。
如今老單於死了,匈奴這裏一團混亂,“國家黜涉”,昭君自己隻好一邊做著女工消磨日子,一麵天天“南望漢關”,深深覺得“徒增愴結耳”……是的,昭君想家了!
最後那句“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則是昭君極其委婉的說出了自己的要求:她還有老父親和弟弟,還有家人,希望皇帝能夠稍稍可憐可憐自己,發發善心,讓自己回去,她想落葉歸根啊。
結果,滿心期盼的昭君最後隻等來漢成帝冷冰冰的三個大字,冷血的讓她“從胡俗”……
張野是沒親眼見過那一刻的昭君,可是隻憑著文字他便能猜到大致的情形,應該是絕望吧……絕望得都忘記了怨憤!
“單單為了補償你的上一輩子,我便賜予你一次機緣,能不能把握的住就看你自己了!”,回憶完黛玉的前生,張野再看向依舊疑惑的小蘿莉的時候終於下定了決心。
“黛玉,你知道哪些官員接待本王需要多少的花銷麼?這些花銷的錢又是怎麼來的麼?”張野終於緩緩的開了口,盯著林黛玉很是認真的問道。
小黛玉還是第一次見到不是嬉皮笑臉的張野,隻是看了一眼便覺著心口一緊,有些喘不過氣來,倒不是張野的氣勢如何淩厲,而是一種說不出的古樸蒼涼……就好似上蒼突然睜開了眼睛,在憐憫著眾生一般。
“我……我不知道。”黛玉是真的不知道,她不知這一刻該如何麵對張野,也不知道此時眼前之人究竟還是不是原來那個“超親王”,甚至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他說話,此時的小黛玉完全不見了驕傲,終於露出了小女兒家的本心,慌亂之間就差哭了出來。
張野道心一動,氣勢不知不覺稍稍微露,不但嚇壞了小黛玉,便是悟空和妞兒也很有些不知所措。
“大哥,你還不快收了氣息!”後土見狀,連忙上前悄悄拉了張野一把,對著不解的張野打了一個眼色,嗔怪道:“你看看,吧黛玉都嚇成什麼樣子了……想要教孩子好好說就是了,何必如此買弄個神通?”
說罷,後土又到了不知所措的小黛玉麵前,緩緩的蹲下身子,溫柔的將她抱在懷裏,柔聲道:“黛玉不怕啊!你伯伯是為你好,想要教你道理呢!”
黛玉被後土抱住的時候,單薄的小身子先是微微一緊,但片刻之後便融化在後土溫暖的懷抱之中。
她極為貪戀這樣的懷抱,這樣的氣息,似乎比她記憶中母親的懷抱還要溫暖,還要溫柔,還要安全……,讓她的眼淚也不知怎地就奪眶而出,怎麼忍都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