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忠守王心中不快,心思又亂動了起來。
元朔四年開春,大漢便已雷霆之勢,在東厥來不及反應之時,就打了個措手不及,逼使東厥北逃,暫避朔胡。
此一戰曆時小半年,霍杙也得償所願在此戰中立下功勳,得封為威武將軍。
左輔王和右弼王晉封為親王。
就是才出宮開府的八皇子,亦得封為郡王。
朝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忠守王借此機會奏請禎武帝禦駕親征。
霍榷等人自然又勸諫,可禎武帝一來覺著蠻夷已不足為懼,二來,他也想青史銘記一筆他的文治武功。
所以在同年九月,禎武帝禦駕親征,忠守王自薦為直駕侍衛將軍,一路保護禎武帝的安全。
戰事起先還真如禎武帝預料的那般,禎武帝所率之軍,所向披靡,令東厥軍四分五裂,四處逃竄。
大漢軍不覺有些輕敵了,不知不覺中禎武帝便深入至東厥與朔胡交界處。
這時,朔胡忽然參戰,殺的禎武帝猝不及防,頻頻敗退,逃逸途中還不慎被追兵所傷,加之又因誤食病畜,一時不容樂觀。
最後是銳敏王拚死護駕,和蕭寧接應,這才將禎武帝護送回大漢。
這一戰功過得失,禎武帝一概不論,隻記恨朔胡趁人不備,令他顏麵盡失去,誓要同朔胡勢不兩立。
這日後,禎武帝不惜窮兵黜武,同朔胡和東厥連年征戰,倒置國庫日漸空虛。
為持續戰爭,禎武帝苛斂暴征,影響民生巨甚。
內廷和銳敏王早有勸諫,可禎武帝卻一意孤行,又因當年所受的傷不時發作,令禎武帝身子日漸消弱。
元朔七年,佑哥兒滿十歲。
銳敏王因心灰意冷,而決定再四處遊曆。
霍榷聽聞後,將佑哥兒送到銳敏王身邊,隻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袁瑤雖有不舍,但到底心裏也是認同霍榷的做法。
隻是袁瑤沒想到,佑哥兒這一走竟是兩年。
銳敏王一走,朝中忠守王獨大。
就在忠守王以為皇儲非他莫屬之時,也不知從何處聽得的消息,知道了有密建太子之事,忠守王一時焦頭爛額的。
霍杙勸道:“如今朝野上下有目共睹,那密旨中除王爺還會有誰?”
忠守王卻不敢大意,道:“密旨若是近年所立,本王自然不懼,隻是這密旨早年便有,那時廢太子還在,誰能說那裏頭就一定是本王?”
樊安過近前道:“那王爺以為?”
忠守王揉揉眉心,“如今父皇龍體有恙,且一日不如一日,眼看就要天崩了,密建太子是本王倒也就罷了,若不是……。”
樊安過上下齒一咬,發狠道:“那王爺就先下手為強。”
在設計霍榷一回後沒多久,樊安過就“被”致仕了,就連兒子樊啻亦因貪墨舞弊而被奪了差事,如今這些年他們父子賦閑在家,瞧著跟忠守王的人,混的風水水起,自然豔羨不已,故而越發殷勤地給忠守王獻計獻策,甘為出頭鳥。
忠守王自然明白樊安過的意思,隻故作不懂道:“先下手為強,如何先下手為強?”
樊安過卻先對霍杙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也該是用之北靖王一時的時候了。”
當年宋鳳蘭死後不足一年,霍杙便娶了北靖王郡主宋有美為妻。
這北靖王的父親老北靖王,正是當年監守自盜,對國庫庫銀偷梁換柱,事後再栽贓陷害給袁瑤父親。
也因為老北靖王死的及時,禎武帝查明真相後,正要昭他進京審問,他卻一蹬腿去了,累及他兒子小北靖王被召進京,雖不知當年老北靖王的事,卻也不能再離京了。
在封地便罷了,到了京城,這麼個無權無勢的王爺,就算是宗親日子也不好過的,便有心巴結依附。
小北靖王頭一眼看上的銳敏王。
可銳敏王誰敬重他北靖王是長輩,卻從不提攜。
一來二去,小北靖王就對銳敏王歇了那心,改投忠守王麾下。
為表誠意,還將女兒宋有美嫁給,他以為是最得忠守王重用的霍杙做填房。
如今既然要孤注一擲的先下手為強了,小北靖王自然也得出一份力了。
“但隻這樣還不能萬全。”忠守王道。
樊安過道:“王爺擔心的是禦林軍和錦衣衛?”
忠守王不語。
樊安過又道:“錦衣衛那幾人不足畏懼,禦林軍才是關鍵。隻是禦林軍也不都是鐵板一塊,隻要能打開一缺口便足以,到時王軍直入皇宮,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