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在實戰中掌握催款技巧(5)(2 / 2)

案例2

某市供銷科楊科長費了一年工夫,才把產品打入東北市場,可是,貨款又成了新問題。當楊科長的貨款被拖欠的時日越來越久時,楊科長隻得把另一隻手伸進了東北,抓起了討債業務。楊科長再次出關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近於完美的討債策略。

幾天後,東北一家電視台播出了一條廣告,廣告詞隻用一句話引出了產品的名稱,並配置了精彩的畫麵。為了配合電視廣告的宣傳,楊科長又印製了幾千份宣傳單請人去各黃金地帶散發。

果不其然,第三天,欠款單位的甘經理便找了過來。“楊科長,這次來怎麼沒到我們單位?”甘經理裝作偶然地問道。

“我這次來主要是搞一下宣傳,讓大家都知道我們廠的產品。”楊科長說。

“怎麼,產品積壓了?沒關係,我可以幫你們代銷。”甘經理還想不花錢就拿貨。

“現在誰還生產積壓產品?告訴你,你們這兒的百貨商廈上個月去和我們聯係業務,要求大量訂貨,起初也說代銷,我們沒同意,後來又說可以付70%貨款。我們想,既然如此急著訂貨,一定是我們的產品在這裏暢銷。派人來一調查,真是這樣。於是,我們決定設一個辦事處,並委托一個信譽好的單位做我們的產品總經銷。”楊科長解釋說。

“準備讓誰總經銷?”甘經理問。

“這事還沒最後確定,暫時還不能說。”

“中午,我做東,吃海鮮去。”甘經理覺得有機可乘。

“好意心領了,我實在忙不開。”楊科長假意推托著。

“你請我可以吧,我可是頭一次張嘴讓你請客。”甘經理極力想把楊科長套牢。

楊科長知道,說歸說,到時候還是他請客。楊科長看著甘經理一步一步地走進了自己設下的圈套。

喝酒的時候,東北人的豪爽、耿直、義氣又集中地體現在甘經理的身上。

“楊科長,我們已結為關係單位,我們做你廠的產品總經銷是再合適不過了。”甘經理說。

楊科長就知道會有這句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不是沒考慮過,就是咱們的賬還沒結清,領導麵前不好開口。”楊科長故作為難狀。

“款的問題好辦,下午我就彙出去。你再把這事拖幾天,回頭咱們簽個協議書。放心,忘不了你的好處。”甘經理一語雙關道。

“你能解決欠款,我就做主跟你聯手。”楊科長說。

飯後,甘經理一邊安排人彙款,一邊鄭重其事地和楊科長擬訂協議。一會兒,出納員回來了,款彙走了,協議書寫完。

楊科長認真地瀏覽著協議書的每一款、每一條,把需要做改動的地方一一指出。之後又說:“我郵給廠裏一份,蓋了合同章後再給你寄回來。另外,既然你單位做我廠的產品總經銷,一切廣告宣傳費用由你方負擔,包括現在電視裏正播的廣告。”楊科長說。

“可以,等第一批貨發到後一起結算。”甘經理說。

“我看這樣吧,我把收據先給你,你給我現金,我還要在這住一個多月觀察市場動態,權當差旅費了。”楊科長說。

甘經理給了楊科長一個整數,比收據的款額多付了100多元。晚上,甘經理為了進一步鞏固關係,再次去請楊科長赴宴。

可是,楊科長已在千裏之外了。

當前市場經濟的典型特點便是風險經濟。尤其是在由賣方市場轉化到買方市場之後,應收賬款問題便成了銷售工作中最為普遍而且最為棘手的問題。而企業則在“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之間麵臨著痛苦的抉擇。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文章講述“如何規避放賬風險”的“預防措施”,但在銷售實際中,“生米”早已被一些越軌的業務員“做成了熟飯”,這種時候恐怕隻有依靠銷售經理的急中生智了。

在與客戶關係管理中有這樣幾個真理:

(1)在廠商合作的維護過程中,雙方永遠要保持一定距離,平時要做到不卑不亢,出了事情要大膽維權,而不能喪失原則,甘當老好人。

(2)一旦合作出了問題,首先不能急躁(急躁就表明你手足無措),而應該認真分析事情發生的原委,耐心探尋對方的蛛絲馬跡,然後尋求突破。

(3)即便事情漂亮地辦成了,也絕不能自鳴得意、居功自傲,而應該引導客戶快速忘記前嫌,放眼長遠,在進一步的合作中獲取更多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