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板也看出來這是一家難纏的拖債戶,如果按正常的方法去催款,不知猴年馬月能討回這筆貨款,於是他決定用別的方法試一試。一次,他親自上門催款,這一次他並沒有直接談還錢的事,而是跟公司的負責人山南海北的胡侃。在閑談中,該公司的一位主要負責人不經意中說自己的女兒英語不好。趙老板突然眼睛一亮,心裏想,機會終於來了,他接過話茬順口說道:“聽老師講,學英語這種事情就在於平時多練習,要不課本學的再好也白搭,我有個親戚的孩子在海關幹過,我兒子讓他補習了幾個月,英語成績立刻就上去了,要不我給你聯係一下?”因為是隨口一說,這位負責人並不在意,隻是客氣地說:“那怎麼好意思麻煩你呢?”
第二天,趙老板便找了一個懂英語的員工,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派他去給副食品批發公司負責人的孩子補課(因為他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海關工作的親戚,全是隨口諂出的),那位負責人很高興,當談到要給錢時,趙老板說,以後再給也不遲。這位負責人也就沒再說什麼。
過了幾個月,趙老板又去了這家公司。這次他隻字沒提錢的事情,隻聊些關於孩子教育的事。然而,那位負責人自己開腔了:“欠你們的錢時間也不短了,鄉鎮企業也不好搞,我們公司雖然也很困難,但考慮到咱們是老客戶,我們打算從別處拆借一些錢先給你們。”趙老板當即再三表示謝意,臨走時,他拿到了會計開出的支票。
案例2
某市一家電器配件廠,生產銷售一向很好。2006年11月,南京某電視機廠購買了電器配件廠價值12萬元的電器配件,合同規定,由電器配件廠負責運輸事宜,發貨後由電視機廠先付25%的貨款,即3萬元,餘下的9萬元在四個月內付清。但電器配件銷出四個月後,電視機廠一直沒有支付餘下的9萬元貨款,幾次函電催討,派人追討,電視機廠均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拖延付款。為早日收回貨款,電器配件廠決定派公關部長王某親自出馬前去催討。
去之前王某打聽到,南京某電視機廠本是一家生產電視機配件的廠家,1998年在工資發不出來、瀕臨絕境的情況下,工人吳某走馬上任,承包了這個小廠。吳某年輕有為,當年便實現了扭虧為盈。之後幾年在兼並了另兩家企業的基礎上成立了電視機廠。現在已形成5個廠、140多名職工、8000多萬產值的規模。但由於發展過快,該廠負債累累,資金周轉也比較困難。為此,辦公樓常是債主臨門,總廠廠長吳某對這些債主也沒有多餘的話,一概以“先住下,過幾天也許有辦法付清”之類的話打發了事。有的討債人一住就是一兩個月,得到的答複依然是“過幾天”。許多人熬不過,隻好一走了事,下次再來。
王某這次卻未以債主的身份出現,他先去找到了吳某的父母,隻說與吳某是好朋友,這次來到本市特意前來拜訪二老。此後的幾天,王某每天都帶著禮物來探望,時不過半月,他與二老相處得非常融洽。一天,吳某來探訪父母,抬眼卻看到王某坐在自己家中很是奇怪,原以為他天天在麻煩二老,可沒想到父母卻說王某從未提及過他欠債一事,還說王某為人真不錯,這些天幫他們做了許多事。既然知道了吳某欠債一事二老一齊上陣幫王某討要。吳某迫於父母之壓,又想到王某對父母的好,終於答應立刻清償他們的債務。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討債人和債務人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否和諧、融洽對討債行為能不能起到預期的目的有極大的影響。如果雙方之間關係融洽,那麼債務人和討債人就會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互相討論、互相協商有關債務履行之事,反之,雙方不但不能坐下來互相協商,有時債務人為抵製討債人還會千方百計地給討債人出難題,給討債增添許多煩惱和憂愁。
那麼,討債人應該怎樣處理同債務人的關係呢?討債人如何才能將他同債務人之間的關係協調得和諧、融洽?
有些客戶確實是因為經營狀況不佳才拖欠貨款的,其實並沒有什麼不良企圖,銷售人員與其接觸中可以明顯體會到這一點。對於此類客戶,可以與其建立某種信任、友誼,以溫情達到順利回款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收回貨款,還可以多交一個朋友,發展進一步的友好往來。利用這種方式回收貨款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平等原則。平等是朋友相處的基礎,也是友好協商的前提。有的討債人以權利人自居,開口要債,閉口還錢,否則就怎樣怎樣。雖然欠債應還錢天經地義,但是這樣做往往會引起對方心理上的反感和情緒上的對立,結果不想拖債的也要拖你幾天。
(2)激發對方興趣的原則。曾任英國首相的勞合·喬治十分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有人問他可有什麼秘訣,他淡淡地回答說:“魚鉤上懸掛的,必定是魚兒愛吃的餌。”大凡成功企業家都會對自己的成績、自己的奮鬥曆程津津樂道,而且願意告訴別人。當你虛心地、真誠地向他討教,就能輕易地獲得對方的好感。正如我們每次見麵被人誇讚,自然而然地會想再見到這位讚美我們的人。對方的工作是對方熟悉的話題,我們可以主動提及;對方的成績常常是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好不容易取得的,自己雖不一定主動宣揚,但經過別人的口說出來,除非鐵石心腸,心裏麵大多會暗自高興,掩飾不住擁有成就感的喜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