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自-由,永生,甚至都屈居其下,我是認真的,如果無限長的生命中,還要那樣一直靠機器呼吸、進食,那還真不如死亡來的痛快,當然我必須承認,這些畢竟也是處境迥異時的念頭,也許做不得數。”
“也許吧;
但我完全相信,畢竟,自己的想法也是一樣的。”
永生,無限長的生命,每一個普通人的夢寐以求,但,如果癱瘓在床、甚至沒辦法有任何動作,“永不下車”就會變為無期徒刑。
從這一角度,方然倒完全能理解,原本深耕基礎物理領域的斯蒂芬*霍肯,會在進入“裏世界”後長期遊蕩,而絕少參與科學研究,看起來,這位曾經的教授,或許並非生摯愛物理學研究,而是曾經的際遇使然。
想法,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而“係統”,則很快推送資訊,讓方然意識到他應該沒猜對。
斯蒂芬*霍肯的病,俗稱“漸凍症”,是在其進入劍橋大學的第二年被發現,當時他已經在攻讀宇宙學,而非在行動不便後才一門心思鑽研學術。
要在漫長一生中,人的想法,總會不斷改變,這倒是更有可能的。
不過在兩人走向馬廄的路上,斯蒂芬*霍肯還是否定了方然的猜測,他直言不諱的講,對基礎物理,自己一向是很有興趣,但現在,他並不認為,人類的基礎科學會因“深空粒子加速器”的運行,而出現新一輪飛越。
“那,霍肯教授,早年間投票時,你有反對過建設這一設施嗎?”
“沒有,今時不同往日,既然淨土文明有雄厚的資源、能源基礎,加速器造一造也無妨,不定會有些新發現。
時代變了,人的思維也要隨之而變,嗬嗬。”
“這倒是,建設‘深空粒子加速器’,這一點資源消耗,完全能承受。”
斯蒂芬*霍肯的立場,方然完全理解,今人類文明的條件與過去大不一樣,不再需要耗費無數國帑、甚至節衣縮食去建造“行星加速器”,用遲滯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代價,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
“恩,所以,我並不是反對建造例子加速器;
而是,我本人和一些朋友,對更高能級的物理探索,期望並不大。”
邊走邊談,一會兒到了馬廄,跟隨而來的服務機器人牽來兩匹毛色柔亮的棗紅馬。
鞍具齊備,斯蒂芬*霍肯邁腿跨上去,韁繩稍引、溜了幾步,方然則掂量一下仿真人的重量,看到係統給出的“110kg”數字,比舊型號輕了許多,才翻身上馬,與霍肯教授慢悠悠的並肩向前。
馬匹,和“芒種”封閉城裏的其他物種,鬆鼠、麻雀、蜻蜓與貓頭鷹等一樣,某種程度上,都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城市管理係統有專門的模塊去照看。
在完全封閉的城市內,其他動物、植物,乃至於生物圈,先依然存在。
至於哪一些物種被留存,哪些又會絕跡,
則完全由人的主觀意願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