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一具鋼筋鐵骨的仿真人,就算暫時沒重返現實,
使用者也可以在“表世界”活動。
一個生活在虛擬世界裏的人,用虛擬的方式,進入現實,這陳述怎麼看都挺別扭,好像是把話反了一樣,但現在,沉浸在替身機器營造的迫真氛圍中,方然的確承認,這種方式是挺方便,也更符合人的感知特性。
進入“表世界”,新鮮感是有一些,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拜訪老朋友。
南方群島封閉城“芒種”,這時,也正是一年中的冬季,位於熱帶地區的封閉城內,陽光透過穹頂,遍灑草木繁茂的大地。
“芒種”城內,氣溫維持在二十三攝氏度,濕度百分之四十五,原本其所在的緯度就沒有真正的冬,而且這些感覺,在替身機器裏是隨時可調的,坐在車裏,一陣陣輕風吹拂麵頰,令人十分愜意。
斯蒂芬*霍肯,按係統指示,其人現住在一棟位於郊野山間的別墅裏。
視野中疊加的導航信息,很簡潔,方然沿著徑拾級而上,遠遠見到一個人影,他抬手向霍肯教授打招呼,後者,則聲音洪亮的回應:
“阿達民閣下,你好啊!
別來無恙?”
“別來無恙”,並不是真的詢問,而是列強文中的一句問候語。
習慣稱呼方然為“阿達民”,這,大概是教授特有的幽默,或習慣使然,其實方然也是,他有時仍稱呼對方為“教授”,雖然這頭銜在淨土早已過時。
當今時代,淨土的兩千多萬民眾,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投身於科學研究。
當然,受限於過往經曆、閱曆與知識理論的積澱,民眾的水平、熱情與毅力各有高低,但,既然有時間,也有近乎理想的物質條件,這種自發的研究熱情,遲早都會讓每一個人有所收獲,甚至有豐碩的成果。
但與此同時,也的確有如斯蒂芬*霍肯這樣的資深學者,在獲得徹底解-放後,一下子撂挑子、歇歇腳,甚而長期遊離於科研領域之外。
這樣做的原因,人各有誌,在淨土世界並無人在意,方然也不會在乎。
和多年未聯絡的舊相識見麵,幾句寒暄後,霍肯直接邀請方然“要不要去打高爾夫”,後者則搖了搖頭,
“我不太喜歡那種慢騰騰的運動,要不,騎馬在附近遛一遛?”
“也行,不過方然,你應該知道的,‘裏世界’的高爾夫規則很靈活,我平常打的時候,也沒心思每次到近前去看成績。
話回來,方然,你平常都進行些什麼運動?
不會還離群索居、深藏地下吧。”
挪揄此前身為管理員時的生活,這種玩笑,方然肯定能會意,他邊走邊兩手一攤:
“喂,教授,時代變了,你不也沒一直躺在床上麼。”
“哈哈!是這麼。
噢,雖然有點遲,可我還是想當麵道謝:
正是你所做的一切,讓我擺脫了插滿管子的維生機器,能和普通人一樣,自由自在的邁開雙腿,隨意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