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一聲卡在嗓子裏的慘叫,喚醒了其他幾名建虜議和使。
祁充格轉身便逃,一麵高喊:“獻寇害我!侍衛安在?!”
隨他一起上山的十名侍衛慌忙各自挺刀上前,將艾能奇圍在當中。然而後者乃是張獻忠手下成名大將,一柄單刀左撩右砍,力戰七八人不墜!
便在此時,與剛才開炮的山坡正對的另一座山頭上又是一陣火光閃動,二十多枚鐵球呼嘯著籠罩了議和的木亭。
豪格為能確保擊斃張獻忠,將自己營中所有重炮全部秘密運上了曾家山,在議和的山頭兩側山坡上各布下二十四門大炮,又備了足夠打一場大戰役用的火藥和炮彈。此時四十多門大炮掀去偽裝,也不顧敵我攪在一起,隻朝張獻忠所在處拚命轟擊。
艾能奇一刀逼退麵前清兵,餘光瞥見左前方那人下盤有破綻,當即一招“地龍翻身”抬刀劈去。不料正有一枚炮彈射中木亭柱子,木亭轟然倒塌。
艾能奇大驚,拚命縱身向外躍去,卻仍被一根大腿粗的木梁砸在後心上……
張獻忠在六七名侍衛掩護下拚命朝山下跑去。同時山下接應的大西禁軍高喊“護駕”,迅速將山頭包圍,並分出百餘人上山接應。
隻是山道窄而崎嶇,不論上還是下,速度都難快得起來。
另一邊保護祁充格的清軍士卒未得豪格通知,滿以為是獻寇要對祁大人不利,也是慌忙列隊包圍山頭,卻迎麵與大西軍撞上。兩邊二話不,立刻拔刀開片。
張獻忠嘴上不住怒罵虜賊無義,頭上、身側不斷有炮彈呼嘯而過,泥土崩得到處都是。他有心躲避,但無奈山路就那麼寬,根本躲無可躲。
不過十七世紀的滑膛炮準頭實在可憐,也是他運氣好,一直跑到半山腰,竟沒有一枚炮彈傷到他。
就當他已能望見山下平坦大道時,卻有一隊禁軍迎了上來,急道:“聖上,山下虜賊突然發難,禁軍正在退敵。”
按照艾能奇先前的判斷,這山上隻需十多人卡住山道,縱千餘大軍也能衝上來。不料豪格卻備下大炮,眼下卻成了山下哪怕隻有幾十人在混戰,張獻忠也下不了山去。
終於,就在大西禁軍將將殺退建虜打通道路之際,張獻忠的好運用盡了。一枚九磅炮彈砸在他左側四尺多遠的山石上,登時迸出大片威力不輸銃彈的碎石,其中一塊拳頭大的石片正中他前胸,末端透背而出!
時值隆武二年十一月初,竟與曆史上張獻忠鳳凰山中箭斃命前後幾無相差。
山上的大西軍士卒有人壯著膽子去探聖上鼻息,頓時驚聲高呼,“陛下崩了!”
消息很快傳到山下,原本已將清軍圍城一團的大西禁軍便是一愣,而後竟呼啦一下四散逃開,便是軍官也跟著一起跑。
由於艾能奇也已身死,根本無人約束這些潰兵。他們驚慌之下各奔東西,同時也將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了各地。
大西政權建立不過兩年,還未形成成熟的國家管理體係,大事情基本都是張獻忠一言以決。他這突然一死,整個大西便如“腦死亡”,瞬間亂成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