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加部隊人數,士兵的補給標便會急速降低。實則朱琳渼心規劃的大明野戰部隊隻有三萬多人,一萬龍衛軍和兩萬多破虜營。等朝廷重新掌握兩廣、湖廣等地之後,這個數字才能進一步提高。
而在軍隊訓練水平方麵,更是難有大的提高。龍衛軍的訓練水平絕對已是這個時代的翹楚,便是破虜營也能俾睨亞歐。
隻有等龍南和建安兩所軍校有大量學員畢業,或許還能再提高一些明軍的訓練水平。
所以想要提高軍隊戰鬥力,最為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裝備更加先進的武器。便如後世的海灣戰爭,用各種尖端武器武裝的美國大兵,其傷亡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這裏麵還有大半是友軍誤傷。
而龍衛軍所裝備的燧發銃雖然對比建虜的鳥銃整整超越了一代,但從杉關的傷亡來看,這還無法完全彌補大明和建虜在國力上的差距。
更不用破虜營使用的僅是略比建虜先進些的鳥銃,甚至還無法徹底拋棄長矛這種冷兵器。
不過朱琳渼對如何提高武器裝備水平已有了全盤規劃。
第一步便是大量普及線膛槍。二型獵兵銃在之前的一些列戰鬥中表現搶眼,不但射擊準確度有了質的飛躍,便是在射程和威力方麵也提高極大。
就按照燧發銃命中率百分之二十,線膛銃命中率百分之六十計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全軍配發二型獵兵銃,將會直接提升三倍戰鬥力!
同時,像是以前那種四千名士兵組成的步兵線列齊射,卻隻擊斃了三四百敵軍的情況將不會再出現。
四千步兵一次齊射便消滅上千建虜,這是多麼恐怖的殺傷力!
和同等人數的建虜對戰,還沒等他們進入鳥銃射程之內,被已被龍衛軍全部擊殺。
而且朱琳渼這次打算為明軍徹底換裝,包括破虜營在內,全軍裝備三萬支線膛銃。再加上大量的新型火炮,北伐建虜光複兩京必無不勝之理!
然而,線膛銃卻不像燧發銃那般,隨便哪個製銃作坊隻要拿到了圖紙便能造出來。
線膛銃對加工精度的要求極高,所有銃管必須保證大一致,相差不能超過01毫米。
銃管過粗,會導致米尼彈的邊緣無法嵌入膛線中,從而與鳥銃無異。
銃管過細,則無法順利裝入槍彈,即使勉強塞進去,也有極大的炸膛風險。
之前龍衛軍裝備的那二百多支獵兵銃,可是從四千根銃管中精選出粗細相近的兩百多根製成。而且據獵兵連反應,其中還有不少出現過問題。
明代的工匠製造器物,基本上都是關起門來各造各的。每個人師承不同,造東西的方法便大相徑庭,從用料選擇到測量工具,都是自成一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