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敗陣,契丹兵抵敵不住,早已亂成一團,向北潰敗。他們顧不得疲勞,倉惶逃竄,不想又碰上了唐兵,為首之人身高八尺,麵如滿月,濃眉大眼,鼻寬嘴闊,絡腮胡須微有卷曲。此人盔甲鮮明,手持大刀,騎一匹大白馬,帶領軍隊直衝過來。他就是王忠嗣手下幹將李光弼,奉王忠嗣的將令,在此地設伏攔截。
他揮舞大刀,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一陣猛殺,尤如熱湯滾雪,所向披靡。契丹已經潰不成軍,四處奔逃。迪輦俎裏與耶律裏思、蕭遠山也被唐軍衝散,軍隊已經失去了建製,軍士們以保命為主,自行撒開逃走。
迪輦俎裏逃到漠北隻有幾千人跟隨,他仰天長歎,拔出寶劍便要自刎。他的兒子,迪輦楷落王子一把拉住,勸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父王不可輕生,我們契丹人還指望您呢。兒臣建議父王向唐朝稱臣,唐朝是大國,唐朝皇帝肚量大,一定會讓你繼續擔任鬆漠都督,繼續掌管契丹八部。”
迪輦俎裏說道:“我拿什麼來取信於唐?唐玄宗不會容忍一個反叛之人。”“兒臣願往,出使大唐,麵見安祿山和唐玄宗,保住父王的汗位。”迪輦楷落態度很堅決,迪輦俎裏十分感動,批準了他的請求。
迪輦楷落拿著迪輦俎裏的親筆信,向長安行去,剛走出三百裏碰到了追趕而來的安祿山。
迪輦楷落被帶進安祿山的帥帳,立即呈上迪輦俎裏的信。看過信件之後,安祿山說道:“你們既已投降,並向唐朝稱臣,我可以網開一麵。現在立即派人護送你進京。”
迪輦楷落說道:“感謝元帥不殺之恩,我們契丹雖然大敗,但還能向北方極寒之地逃跑。元帥放了我們契丹一馬,將來一定十倍回報。父王在信中極力稱讚元帥,我可以念與元帥聽聽。”
安祿山說道:“我已經看過了,我能識九國文字,契丹文當然不在話下。現在你們既已稱臣,本帥就不必趕盡殺絕了。讓你們去麵見皇上,在此等候皇上的聖旨。你們契丹人吃不得幾天飽飯,有大唐的保護還不滿足,鬧什麼獨立呢?現在吃了大虧,又來投降。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迪輦楷落連連躬身稱是,安祿山讓他出帳等候。
迪輦楷落出帳之後,安祿山高聲說道:“高尚草擬奏折,‘啟奏皇上,臣帶領十萬精兵,從遼西郡一路圍追堵截,長驅幾千裏,三戰皆捷。契丹向大漠縱深逃竄。河東軍在途中設伏,徹底擊垮了契丹人。契丹可汗已經投降,願向皇上稱臣。臣暫時駐軍當地,看護契丹兵將,等待聖旨,如何行動?請皇上示下。愚臣祿山伏地叩首﹗’”
奏折寫好之後,安祿山對賈循說道:“請賈將軍帶著奏折,押送迪輦楷落進京,向皇上奏明。”賈循恭敬的應了一聲:“是﹗”立即帶人護送迪輦楷落進京城。
安祿山心想:‘這支河東軍甚是了得,一舉殲滅了契丹的主力。這樣好的軍隊,能歸入我的帳下多好。我得想辦法,去收編這支隊伍。’
安祿山回軍將李光弼的軍隊包圍,走進他的營帳。李光弼出於禮節,出營迎接:“河東軍手捉李光弼,見過安祿山元帥。”手捉是一個獨立軍團的首領,相當於現在的軍長。
安祿山說道:“皇上旨意,你的這支軍隊,歸入平盧軍鎮,從現在起聽從本帥指揮。李將軍武藝高強,膽略過人,本帥心儀已久。今日得見實乃有緣,帶領你的軍隊跟我一起走吧。”李光弼不買賬,正色說道:“末將隸屬河東軍,隻聽王忠嗣元帥的號令。沒有聖旨,不敢擅自離開防區。”
安祿山惱羞成怒,大聲喝道:“你敢對抗聖旨,給我拿下。”他帶來的武士就要動手,李光弼嚴然不懼。手中大刀一擺,安祿山的武士不敢上前。片刻間,李光弼的護衛立即來到他的身邊,上前阻止。
兩方一觸即發,突然王忠嗣帶著郭子儀走了進來,高舉聖旨說道:“聖上有旨,河東軍配合範陽軍進擊契丹,任務完成後回歸駐地。”他將聖旨展現在安祿山的麵前說道:“安元帥,契丹已經被擊潰,你的功勞已經到手了,還想要你不該要的東西,難道就不怕梗住了喉嚨。”
安祿山見王忠嗣親來,知道他有防範,打趣的說道:“我隻是想試試你的部下是否忠心,果然忠心耿耿,王元帥教導有方。衷心感謝王元帥援手,契丹已經向皇上稱臣,我們的任務圓滿完成,各回駐地吧。”帶著隨行人員離開了李光弼的軍營。
迪輦楷落在賈循的押送下,向長安前進,一路上憂心如焚,不知道能否說服唐玄宗,顯得驕燥不安。
注①:唐朝基層軍官,上戍50人,上戍主正八品下,中戍30人,中戍主從八品下。
注②:唐朝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
注③:唐朝地名,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
注④:唐朝基層軍官,上鎮500人,上鎮將正六品下,中鎮300人,中鎮將從六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