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當即簽批,遞給李輔國說道:“趕快去辦,越快越好。”李輔國走了以後,蕭華上奏:“前幾天接到原州刺史郭曦上奏,吐蕃人得知仆固懷恩統兵平叛之後,已經在邊疆增兵。局勢十分緊張。當時皇上說進攻洛陽正在緊要關頭,要他們酌情處理,能守則守,不能守便撤退。現在仆固懷恩已經退守聞喜,那裏是李光弼的轄區。臣上奏調仆固懷恩退回靈武,防禦西南邊防,擊退吐蕃人進攻。”
唐肅宗的心情好多了,當下說道:“真是偷雞不成丟把米,又受一次挫折。此乃無奈之舉,命令仆固懷恩退回朔方,重點防禦吐蕃。李光弼加強太原一線的防守,再有丟失,必將處罰。”唐朝損兵折將,短時間內沒有能力再行用兵了。
史朝義做了燕朝的皇帝,雖然偽造了史思明的遺詔,但是他不但殺了史思明,而且還殺了宰相周摯和元帥李歸仁。燕朝不但元氣大傷,而且很多人都十分疑惑,他們追根究底,有的甚至秘密調查。
駱悅對他說道:“現在局勢十分不穩,許多人在查找先皇的死因。皇上要想穩定局勢,就要整頓內部,將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清除掉。”史朝義歎息一聲說道:“唉,本來已經打垮了唐軍的主力,形勢一片大好。卻出現了這種事,我們現在也沒有心思和能力攻擊唐朝了,讓李亨又逃過了一劫。整頓內部隻能秘密進行,這事你多費點心,千萬不能敗露。”
李輔國得到燕朝更換皇帝的消息,立即向唐肅宗上奏:“啟奏皇上,叛軍的史思明死了,探子報告,他們的宰相和元帥也都死了。臣猜測叛軍又一次出現內亂,現在是平叛的最好時機。”
唐肅宗說道:“隻怕又是叛軍的圈套吧,現在那有力量來平叛啊,能保持邊境相對穩定的狀態就不錯了。現在是養精蓄銳的時候,不能妄動幹戈。”李揆向唐肅宗上奏:“啟奏皇上,探子證明史思明的確死了,隻是朝廷新敗,目前沒有力量一下子平息叛亂。但是可以做些準備,非常時期,守衛北京太原至關重要。臣舉薦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兼太原尹、北京留守,以安其心,讓他死守太原。”
唐肅宗說道:“李光弼領兵攻擊洛陽,吃了敗仗,為何升任戶部尚書?說說你的理由。”李揆說道:“啟稟皇上,李光弼攻打洛陽,遭到叛軍的內外夾擊。雖然兵敗,但與仆固懷恩一起整頓軍馬,成功的撤出戰場,並及時的抵禦了叛軍的西進。處置得當,可以功過相抵。然而北京太原與叛軍接壤,需要一位善於用兵的將軍防守。李光弼是最隹人選,升他的官,可以穩其心。將來的反攻,他是最好的前線指揮人才,這樣做也是準備平叛。”
唐肅宗的身體有些不舒服,他想了一會,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挪動了一下身子說道:“準奏,光弼出任戶部尚書,負責太原的防禦。立即擬旨。要他盡職盡責,密切注意叛軍的動向,全力守住朝廷的東門。等形勢好轉之後,領兵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