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唐玄宗之後,李輔國從太極宮出來,一臉的怒氣。咬牙切齒的盯著太極宮門,狠聲說道:“神氣什麼啊,你高力士仗著太上皇的勢,在我麵前指手畫腳。咱們等著瞧,我不把你從太上皇的身邊趕走,就不能平息今天的惱怒。”跟隨他一起來的太監董秀,一直巴結他,附和著說道:“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擺昔日的威風,我都替統領不服,內心之中怒不可遏。”
李輔國看了董秀一眼,回轉身子頭一楊,騎上馬飛奔而去。高力士指手畫腳的行為,深深的刺痛了他,在唐玄宗的麵前和公開場合下,他不敢造次。現在唐玄宗已經搬進了太極宮,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董秀等人的言論,又刺激了他。但覺得臉上無光,內心盤算要整倒高力士,出這口惡氣。
高力士雖然為唐玄宗挽回了麵子,作為奴才,維護主子是他的職責,他也知道得罪了李輔國。他依仗太上皇,心想唐肅宗再怎麼樣,也不會對父親不敬。完全不解帝王的心裏,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仍然與往常一樣,陪伴著唐玄宗,盡心盡力的服侍太上皇。
李輔國回到家裏之後,便想辦法整太極宮裏的那些人,他表麵上不動聲色,對太極宮所提的要求都應承下來了。但暗地裏,想方設法搜集罪證,要對高力士等人下手。
通過察顏觀色,他知道唐肅宗對長慶樓的事一直耿耿於懷,便對李隆基登長慶樓事件,進行了認真調查。添油加醋的向唐肅宗參了一本:“啟奏皇上,太上皇去長慶樓,並非偶然事情。而是由高力士、陳玄禮精心策劃的陰謀。太上皇在鬧市之中,向不明事理的百姓,講述,京城沒有往日的繁華,百業蕭條,朝廷平叛不力,讓百姓們受苦了。王承恩、魏悅等人在旁邊鼓動,百姓即高呼萬歲。此乃不軌行為,有損皇上的形象。臣奏請皇上要對太上皇有所節製,不然的話會在京城引起混亂。”
唐肅宗看過奏折之後,極為震怒。他對李輔國說道:“上皇天帝,年事已高,懷念舊時情有可原,不要有不敬的行為。但跟隨他的高力士、陳玄禮這些天帝身邊的人圖謀不軌,你讓中書省擬定處理意見,上奏於朕。”
李輔國對李揆說道:“高力士、陳玄禮等人縱容太上皇,在勤政樓前鬧事,皇上極為震怒。讓中書省提出處理意見,上奏皇上。”
李揆說道:“太上皇在集市上走動一下,百姓呼幾聲萬歲,也沒有大不了的事,如何處理啊?你對高力士等人說一說,讓他們注意一些,以後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李輔國說道:“這是高力士、陳玄禮等人蓄意製造的事件。皇上口諭:‘太上皇年事已高,情有可原,身邊之人圖謀不軌,必須嚴懲。’李丞相是要違背皇上的旨意,對高力士、陳玄禮留情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