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策反敗露史思明行詐 撤換宰相李輔國參政1(2 / 2)

崔圓說道:“這方法好,史思明將範陽軍鎮搞成鐵板一塊,朝廷就向裏麵釘釘子。有了裂隙,就好動手。如果朝廷派人去,他有防備,用他的人是最好辦法。”“我們三人意見一致,這件事就這樣定了。我代表中書省上奏皇上。”苗晉卿拿過李光弼的奏折,起草奏折。

唐肅宗拿到李光弼的奏折,看了又看,苗晉卿:“啟奏皇上,史思明有十幾萬軍隊,現在投靠朝廷對平叛有利。他現在雖然表麵上投降朝廷,但條件是保留建製,他心裏明白,離開他的軍隊,他就不能與皇上講條件。李光弼的方法太急,弄得不好,又要逼反他。三省在一起對李光弼的奏折進行了認真的審議,一致認為:目前的情況下,要穩住薊城的兵將,不調動史思明,不動他的建製,以安其心。任命烏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代表朝廷暗中聯絡忠於皇上的將領,逐漸瓦解史思明的叛軍。”

唐肅宗又拿起中書省代表三省上的奏折,內心之中恨不得立即去掉史思明的軍權。不自覺的又拿起了李光弼的奏折觀看,李麟上奏:“啟奏皇上,李光弼隻看到表麵,看不準實質。現在薊城的軍隊還在史思明的手中,朝廷行動過急,會激起他再次反叛,隻能緩慢圖之。”

唐肅宗說道:“安慶緒在鄴城,仍然與朝廷為敵,叛軍不除,社稷不穩。朕的確想調史思明進京,安排他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難道不來嗎?”崔圓立即上奏:“皇上三思,史思明投靠朝廷的前提,就是保留他對其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如果去掉這個前提,他不會答應。他的內心十分清楚,離開他的軍隊,一文錢都不值。因此隻能以安撫為主,讓他相信朝廷。先在範陽軍中釘上釘子,再逐漸瓦解,一步步來。”

唐肅宗認真想了一回,對三人說道:“光弼的辦法是太急了一些,三省的奏折合乎實際。但是這個烏承恩是史思明的死黨,他要是倒向史思明一邊,朝廷就十分不利。這個人怎麼樣,能擔當得起嗎?”

李麟說道:“烏承恩是來向朝廷談判的史思明的全權代表,史思明投靠朝廷就是他促成的。據臣的觀察,他是真心投靠朝廷。他對史思明雖然服從,但對皇上更是忠心耿耿。現在深得史思明的信任,啟用他就能瞞過史思明。如果派人去,就會引起史思明的注意,不便行事。”

唐肅宗批準了宰相的奏折,任命烏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派李思敬到了薊城宣讀聖旨,史思明內心存有疑惑,但已經投靠唐朝,還是熱情的接待了李思敬。烏承恩接到聖旨,內心暗喜,表麵不動聲色。

史思明對烏承恩被任命為副節度使感到意外,將他招到帥府,要試探他一下。烏承恩進門就向史思明行大禮:“感謝元帥栽培,承恩感激涕零。”史思明本來心存疑慮,板起臉對他說道:“你這次去長安功勞很大啊,朝廷升你為節度副史,離節度使隻有一步之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