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收複兩京睢陽城失守 兼並不成範陽軍降唐6(2 / 2)

高尚向安慶緒上奏:“啟奏皇上,史思明不來鄴城,抗旨不尊,是在鬧獨立,此風不可漲,應當采取斷然措施。”啊史那承慶說道:“史思明的兵力已經強過朝廷,應該安撫。”

安慶緒派了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三人,帶了五千騎兵趕到範陽,以征兵為名,實則是察看情況,準備偷襲。

史思明見到幾人帶兵同時前來薊城,知道對方不懷好意,便在營帳之外設好埋伏,然後自己率領幾萬士兵迎接安慶緒派來的使者。

見到阿史那承慶和安守忠後,立即下馬行禮,握手敘舊,十分親切。殷勤的對啊史那承慶說道:“啊史兄來薊城,代表皇上看望官兵,兄弟一定有好好接待,我用最好的酒,來招待你們,一醉方休。”。

阿史那承慶、安守忠見到這陣式,知道史思明有所防備,不好下手。但也心存戒備,不肯進城。

史思明說道:“三位是皇上的使者,到範陽視察,怎能不入城呢?想我史思明跟隨雄武皇帝,出生入死,保護好燕朝的根基。你們不入城,是不是皇上對我史思明有所猜疑?”

啊史那承慶與史思明的交情很深,不願撕破臉皮,向安守忠和李立節兩人點點頭,執著史思明的手,隨其進了薊城。

史思明喜笑顏開,一路之上,談笑風生,將他們領進會客廳,命令奏樂設宴,盛情款待。酒酣耳熱之際,三人早就忘記了提防。史思明借機離開啊史那承慶的控製,擲出一隻酒杯,發出動手的信號。

埋伏的士兵一擁而入,將三人一一拿下,同時截住幾人帶來的隊伍,大部分編入史思明的係列,少數不願當兵的,給了些錢財,讓其回家去了。

史思明捉拿了安慶緒派來的人,等於是公開與安慶緒作對,他想獨立,但擔心受到唐朝和安慶緒兩方麵的攻擊。

耿仁智對他說道:“主公現在兩麵受敵,不如投靠唐朝,隻要能保留主公的職位和軍隊建製、地盤不動,投降唐朝就是出路。”

史思明的心腹愛將信都太守烏承恩也說道:“主公帶著官職和部下投靠唐朝,河北還是主公的。如果獨立,必定遭受唐朝的強攻,河北一道,怎能敵過唐朝?下官願為主公去一趟長安。”

史思明心有狐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對耿仁智說道:“你代我向唐朝寫歸降書,條件是保留地盤和軍隊建製。”

歸降書寫得相當誠懇,詳細說明了他管轄範圍內的十三個郡以及八萬兵力的情況,著重強調願意率部投歸唐朝。

烏承恩代他將歸降書送進京城,唐肅宗得到報告後十分高興,親自接見了烏承恩。立即封史思明為歸義王,仍然兼任範陽節度使,他的幾個兒子都被授予顯赫官位。

史思明沒想到唐朝對他如此重視,受了冊封之後,馬上斬了安守忠和李立節兩人,以表明自己對朝廷的誠意。但是阿史那承慶與史思明從前就頗有交情,留在軍中。

史思明封了王,成了唐朝的一品,而且保持了他原來的軍隊,史思明的目的達到了。他真心歸唐,因此在河北地區,宣傳朝廷宗旨,有好幾個州因此又相繼歸降,隻有相州還屬於安慶緒的管轄。

注③:唐朝年號,公元7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