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跟蹤追擊田乾真報信 唐臣投燕安祿山重用6(1 / 2)

安祿山回坐到龍椅之上,對台下說道:“前次達奚珣上奏,請求調整朝廷的官員,那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朕沒有準奏。今天三位棟梁之材來到了燕朝,是我們大燕興旺的標誌。現在時機到了。三省六部應該動一動。怎樣調整,眾位愛卿在朝堂上議一議。”

張通儒聽出了安祿山話中的函義,加上對三人非常佩服,立即上奏:“啟奏皇上,陳希烈乃前朝宰相,因與楊國忠不和,被李隆基罷免,有豐富的治理國家的經驗。張氏兄弟乃前朝著名宰相張說的兒子,懷有治世之才,在前朝長期遭受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打擊。但由於學問高,有才幹,仍然身居高位。今日來投奔我朝,應該重用。臣自知才疏學淺,今主動讓賢,辭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讓有德有才者居之。”

達奚珣左右看了看,雖然舍不得宰相的位置,但安祿山已經有了暗示。自知比不上張氏兄弟,猶豫了一下,也上前請奏:“張氏兄弟在前朝的威信甚高,臣自愧不如,願意讓賢,請求辭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安祿山要的就是突出相位,兩人的上奏正合他的意。當即說道:“準奏,現在長安已經是我大燕的城池,唐朝君臣已經出逃,是要考慮建國的事了。宰相的位置空出來了,誰擔任合適,大家議一議。”

嚴莊私下對高尚說道:“高兄,皇上如此看重這三人,你我難有出頭之日啊,該爭的還是要爭一爭。”

高尚會意,立即出班上奏:“啟奏皇上,在朝的眾位大臣,都是跟隨皇上十幾年,出生入死的老人,對皇上忠心耿耿。在對抗唐朝的戰鬥中全力以赴,立下了不世之功。禦史大夫嚴莊,才華橫溢,跟隨皇上十多年,為皇上出謀劃策,立有奇功。是擔任宰相的最好的人選。臣上奏,嚴莊大夫擔任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安祿山聽了之後,雙眼盯著嚴莊站立的地方,這一段時間,他的視力一直在下降,隻能看到一個人影。他挪動一下不舒服的身子,調整一下坐勢。在腦子裏對嚴莊的能力進行了一番評判,搖了搖頭,沒有馬上回話。

張通儒上奏:“啟奏皇上,治理國家需要行政經驗,嚴莊大夫雖然能出謀劃策,但行政之能如何?不得而知。治理國家需要的是經驗,從來沒有理過政的人,不適合擔任中書令。”

安祿山說道:“今天是朝議,大家暢所欲言。朝堂上討論,說出的話都是對的。如果涉及個人的事,下堂之後不準報複。不要有顧慮,都要大膽說話。”

嚴莊說道:“啟奏皇上,今天三個唐朝的大臣,投奔到皇上的麾下,這是大勢所趨。他們雖然是唐朝的重臣,有一些理政的經驗,但無尺寸之功,不便委以重任。臣請奏,任命陳希烈為洛陽留守、張均為滎陽太守,張垍為陳留太守。等他們有了業績之後,再委以重任。”

達奚珣上前請奏:“啟奏皇上,陳希烈是前朝宰相,張均擔任過刑部尚書,張垍是駙馬都尉,翰林院首席大學士。任命他們擔任太守,屈才了。臣奏請,他們三人在三省中任職。”

陳希烈和張均張垍內心高興,但嚴莊和高尚兩人反對,他們也感到有壓力。為了取得多數人的支持,他們在表麵上不能不禮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