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將奏折重重的摔在桌案上,怒氣衝衝的說道:“這打的什麼仗?又是一個全軍覆沒。還好,王玄誌有些頭腦,保留了一半。我們進宮向皇上奏明吧。”
唐玄宗拿到王玄誌的奏折,看後說道:“劉正臣赳赳武夫,呈匹夫之勇,中了史思明的伏擊。兩萬軍隊,全軍覆沒,無能之極。朕是白白信任他了,北線不能進攻,拿下薊城,將有困難。怎麼老是出現這樣的問題?形勢剛剛好了一點,跟著就是大敗,不能理解。”
楊國忠說道:“郭子儀的兵力比河北叛軍多,全力攻擊,也能拿下薊城。朝廷兩次攻擊失利,究其原因是各行其是,配合不好,哥舒翰的潼關主力不肯出擊,讓叛軍鑽了空子。”
唐玄宗又看一遍奏折,突然問道:“怎麼沒有劉正臣的遺言呢?他豈不是白死了。”楊國忠說道:“劉正臣怎麼死的,不大清楚,肯定是死了。現在平盧的軍隊掌握在王玄誌的手裏,平盧還要他來防守,牽製薊城的史思明。皇上如果追究劉正臣的死因,王玄誌內心害怕,很可能倒向叛軍,對平叛不利。最好是讓他來擔任平盧節度使,繼承劉正臣的使命,繼續與史思明對抗,以利郭子儀進攻薊城”。
唐玄宗說道:“朕不相信劉正臣會因為進攻薊城失利而服毒自殺,但權衡利弊之後,國忠的建議可行。中書省擬旨,王玄誌擔任平盧節度使,總管北線平叛軍隊。駐軍平盧,騷擾叛軍後方。一旦有了時機,及時配合郭子儀攻擊薊城。”這一陣子唐玄宗很是沮喪,精心策劃的圍剿叛軍的部署竟然連連受挫,他實在想不通堂堂大唐的軍隊,昔日縱橫天下所向披靡的英武之師,怎麼就對付不了一支叛軍?
太子李亨對前線的戰事也很關心,他對張均說道:“朝廷又打敗仗了,那些昔日的名將,常勝將軍,怎麼都敗在了叛軍的手裏?實在難以想通”張均說道:“道理很簡單,朝廷之中,經過李林甫二十年的結黨營私,官府已經腐敗。再經過楊國忠這幾年的任意胡為,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境地了。許多有才能的人被摒棄於官府的門外,他們之中一些人得不到重用心存怨恨,倒向安祿山一邊。軍隊之中,官員們相互製肘,有才之人往往遭受打擊,有關係之人占據高位無所作為,軍士們貪生怕死,雖有少數傑出人物拚死抵抗,但因力量懸殊而敗下陣來。”
李亨說道:“沒有辦法嗎?”張均說道:“有,除掉楊國忠,重整朝綱,就能剿滅叛軍。”“唉,”李亨歎氣說道:“不知父皇何時醒悟啊?”他雖然焦急,但是無能為力,隻有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