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朝議戰雙方調部署 死守險關燕軍找新法4(1 / 2)

唐玄宗已經定了調子,在朝的都是文官,對戰場也不大熟悉,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大家麵麵相覷,好長一段時間,大殿裏一片寂靜。

張垍見沒有人出頭,就想表現一下。他出班上奏:“啟奏皇上,目前的平叛戰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各個戰場的態勢雖然朝廷占有主動,但是叛軍還在殊死抵抗。臣認為應該采用兩重點一穩固的策略,兩個重點是,第一個重點是對河北全麵進攻,在河北朝廷軍隊占絕對優勢,那裏有郭子儀的五萬精兵,程千裏的三萬軍隊,王玄誌的二萬邊防軍,劉正臣的二萬勁旅,加上在呂梁山區阻擋叛軍的王承業的兩萬軍隊,總軍力接近十五萬人,而叛軍的主力南下,留守薊城、太原、平盧、雲中的軍隊總共不過五六萬人,力量對比三比一,完全可以殲滅叛軍。第二個重點是全力防守長安。安祿山兵力不足,他們處於弱勢地位,一定會冒險強攻長安,所以將所有精銳都投入到進攻京城。目的是想拿下京城,改變不利的局麵。潼關是長安的屏障,是防禦的重點,哥舒翰二十萬大軍全力防守,可確保潼關不失,保住了潼關就保住了長安。在實施兩個重點的同時,還要穩固東線和南線的防禦,不能讓叛軍再擴大地盤。叛軍兵力有限,雖然很想占領淮南道和江南東道,但他們沒有力量,隻能用次等軍隊進攻,朝廷有魯炅帶領的五萬軍隊守衛江南東道,李祗和李隨組建的五萬新兵守衛淮南道,隻要穩固防守,不讓叛軍前進一步,等到奪取河北,叛軍會自亂陣腳,朝廷便能一舉殲滅叛軍。”

韋見素上奏:“啟奏皇上,張垍的這個戰略是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的,如果按照這個思路進行平叛,要不了多長時間,安祿山便會被殲滅。臣十分讚同。”

唐玄宗說道:“張垍的這個方案很好,充分可行。我們要盡快結束叛亂,還應該加大進攻力度。最好是全麵出擊,讓那胡羯四麵楚歌。”

楊國忠說道:“叛軍已經到了末日,與朝廷相比是雞蛋和石頭一樣,不管采用什麼辦法,雞蛋都得碎。臣認為張大人的分析雖然合理,但對敵人估計過高,延長了平叛時間。現在朝廷圍攻叛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五十萬人,而叛軍隻有十五萬人,而且供給嚴重不足,人心渙散,已經成了強弩之末。朝廷隻要四麵出擊,全麵進攻,叛軍就會顧此失彼,亂成一團,我保證不出三月,必定有人送安祿山的人頭到朝廷來。”

唐玄宗甚是高興,大聲說道:“不管采用什麼方法?隻要能夠讓那胡逆授首就行了,兵部迅速拿出意見,作出詳細部署,呈中書省和門下省議定之後,發往各個戰場。”

韋見素上奏:“啟奏皇上,王承業上奏,常山顏杲卿的義軍被叛軍全部殲滅,無一人逃出。平原郡的顏真卿起兵也失敗了,顏真卿不知去向。臣認為還是要注意穩固防守,叛軍並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

唐玄宗說道:“你是兵部尚書,怎樣製訂戰略方案是你們兵部的事。我的要求隻有一條,就是要盡快結束戰爭,讓老百姓早日安居樂業。”

韋見素說道:“臣尊旨。按照皇上的意向,拿出新的圍剿叛軍的戰略方案。盡快結束這場兵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