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文武上書安祿山稱帝 皇帝賜匾歐陽明誌滿(四)(1 / 2)

慧可覺得這位將軍甚是眼熟,想打招呼,又怕認錯人,忍不住向田乾真多看了幾眼。田乾真見狀,主動上前行禮:“昆侖後進田乾真,見過慧可大師。”

“嗬彌陀佛,我說怎麼這樣麵熟?原來是田大俠,田大俠武林第一高手,前年在昆侖山上不見田大俠,感到十分奇怪,原來田大俠投靠了安大帥。現在身穿紫袍,想必是飛黃騰達了。”其實,他早就認出來了,隻是看他穿的軍服,不好打招呼。慧可的話雖然說得客氣,表情的表現卻甚為不肖。

田乾真當然看得出慧可的不滿行為,因為武林人都不願為官府做事,這是江湖中不成文的規定。何況安祿山做的是反叛的勾當,更加另人不齒。

他對慧可說道:“江湖之中逍遙自在,何等自由,我一直向往。但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我從軍不是本願,而是迫不得已。已經遇上了安帥,隻好跟隨他了。”

這些話表明了田乾真身不由己的苦衷,以改變武林人士對他的看法。聽田乾真這樣說,慧可已經想起昆侖山上項強所說過的話,是他將他逼走的。但是項強已死,而且臨死之前反戈一擊。他不願評說死者的過錯,便說道:“人各有誌,豈可強求,田施主從軍,是走上正道了。不要刻意責備自己,我對田將軍十分的理解。”

安祿山在大雄寶殿,虔誠的祭拜佛祖,使的都是天子禮節。禮畢之後,慧可帶著少林寺眾僧送出寺門。慧可說道:“安大帥誠心向佛,乃天下蒼生之福也。隻要你一心向善,佛祖會保佑你的。”

安祿山喜笑顏開,“哈哈,老和尚,謝謝你的吉言。如果,我真能成功,我一定再來少林寺,為這些佛祖、羅漢再塑金身,並封賞少林寺全體僧人。”

天寶十五載正月初一,公元756年2月6號,安祿山在洛陽正式登基,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元年。

政權機構仿照唐朝,封其子慶緒為晉王,慶和為鄭王。設置朝官也與唐朝相同,任命達奚珣為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吏部尚書。張通儒為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兵部尚書。阿史那承慶為右仆射,兼刑部尚書。史思明掛禮部尚書的頭銜,蔡希德掛工部尚書的頭銜。嚴莊為禦史大夫,呼延寶金為太府寺卿,高尚為翰林院首席大學士、戶部侍郎。

定洛陽為都,稱西京,張通儒兼任西京留守。以薊城為東都,稱東京,史思明為東京留守。

封史思明、蔡希德為正一品天策上將,崔乾佑、田承嗣、田乾真為從一品驃騎大將軍,安忠誌、張獻誠、孫孝哲、李歸仁、武令珣為正二品輔國大將軍。

將政事委於達奚珣為張通儒兩人,安祿山攻取河南之後,地方官多為原來的降官。達奚珣當河南尹,而對河南熟悉,委以重任,有利於管理。

張通儒投靠他的時間很長,而且有在朝為官的經驗。嚴莊是他的親信,掌管至關重要的禦史台,高尚是文人任翰林院首席大學士,負責起草詔書。這樣安排有利於國家治理,應該說是比較合理的。

但有些人並不滿意,嚴莊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他的抱負很大,拿下洛陽後他就建議安祿山建國,一直在做宰相夢。但安祿山做了大燕皇帝,卻隻給他一個禦史大夫,雖說禦史台很重要,但隻是一個監察部門,與他的設想相差太遠。內心之中十分的不平衡,對安祿山十分不滿。